广告垂询/商务合作
地方频道:
现在位置:首页 > 生活 > 西部美食

味道广西之梧州:水上门户 美食天堂

发布日期:2015-01-09 |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梁宇广 

叁:开心爽瘾“神仙钵”


“食在梧州”的代表作之一,是“神仙钵”——打边炉。


吃过“神仙钵”的人都知道,它的汤料是很独特的,先用大约白醋二斤、红糖六两、沙姜三两,用瓦钵在炭炉上慢慢熬成汤料。之后,一般放进新鲜的鸡红、鸭红或鹅红,炮制成甜酸底料。选用“牛三星”——牛黄喉、牛肝、牛双弦,以及鱿鱼、蛰皮等肉菜为上等料,新鲜的猪肠、猪肚、牛肠、牛肚等猪牛杂也很好吃。


肉料洗净切好后,一一分成若干小碟,围成一圈摆在桌上,食用时一件接一件地放到滚烫的钵里烫,不时翻动,让它慢慢烫熟,烫一件吃一件。在烫的过程中,菜料汲进汤水的丰富味道,吃进口里满是新鲜热辣、清脆爽口。


“神仙钵”百味杂陈,经常让人吃得傻傻的分不清东西南北。如果再酌上纯正的米酒,就更加让人吃得记不起白天晚上了。特别是秋冬时节,三五知己或是一群朋友,面对炉红汤滚、热气腾腾的“神仙钵”,丰富的菜肴,沁人心脾的香气,一直从肩背发热吃到浑身温暖,各种营养悄悄地在身体中散发,无微不至地滋润着每一寸肌肤。那,不是一种美妙的享受么?


“神仙钵”的顶级吃货中,都是用筷子夹着肉料往钵里伸,按肉料的类别掌握火候,一俟火候已到,立即起筷。像牛百叶之类,他们往往都是默数着“一二三四五……”一个数字大概一秒,一边数到“六”,一边起筷把菜送入口中。


1998年,梧州遭遇特大洪水,洪水甚于猛兽。那时我还在岑溪市委工作,被抽往梧州参加抗洪救灾。6月27日傍晚,眼看洪水还在不断上涨,而在河东小南路的一个骑楼下面,2女3男5个梧州人正矮桌矮凳围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吃着“神仙钵”,一个个吃得汗流浃背。他们一边吃,一边漫不经心地看着洪水慢慢从江边往上漫,十分淡定。


待到洪水差不多浸到脚下了,他们才把桌和凳往高一点的地方挪上一两米,继续享受着美味。待到洪水真正浸到脚下了,他们才嘻笑着捉凳抬桌搬到二楼去。这是我见过的最淡定的“神仙钵”了,或许那也是世界上最从容不迫的一种吃法了吧。


我村里的一个二伯,也是无论春夏秋冬,只要有喜欢的肉菜,就会吃“神仙钵”。他的肉料,往往只是几条小泥鳅、几块切成段的鳝鱼,或者是一只青蛙切成12件。对于那些两个手指大小的河鱼,他大抵是连鱼肚也不用剖开的,拦腰把鱼斩成两截之后,摆在一个青花瓷碟里,然后大致按先烫一件鱼头、再烫一件鱼尾的顺序,不紧不慢地享受地起大自然的馈赠来。

 广告位

二伯吃“神仙钵”用的是一只瓦钵。那只瓦钵好像从来就没有彻底清洗过。有一次,他儿子说家里的一只小牛犊找不到了,叫他帮忙出去找,他正在“叹”着“神仙钵”,嘴上含糊不清地“唔”了一声,算是回应,但屁股根本就没有挪过窝。


结果晚上下大雨,牛找不到,儿子气鼓鼓地回来,见他还在慢条斯理地“叹”着“神仙钵”,忍不住就说了他几句。二伯倒丝毫没有动气,嘿嘿一笑,说了句:“牛儿失了,大牛(母牛)可以再生;你骂死老子,你生得出老子某(么)?”他儿子一听,马上噤声。


二伯的故事被传为笑谈。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低矮的瓦檐下清贫度日,凭着对“神仙钵”的热爱和痴迷,吃出了自己慵懒而并不颓废的快乐生活。这,是难能可贵的。


如今,遍地开花的火锅店使“神仙钵”有了千万种吃法。我的同姓大哥梁超文,一位时事观察家和美食家。他说,“生活就像吃‘神仙钵’,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过得爽瘾,就是幸福。”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地方站:


 Tel: E-mail: QQ: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