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垂询/商务合作
地方频道:
现在位置:首页 > 城事

榆林石峁遗址发掘需100年 或为黄帝居所

发布日期:2015-01-12 | 来源:长江商报 刘虎 



消失之谜

塞上之城或因气候而废弃


瘟疫袭来、城防失守、大火、遭到屠杀、洪水灭顶等灾难,都会让人群被迫远走他乡,泪别家园。


考古专家根据生活在石峁古城者留下的器物痕迹测算,他们总共在这里生活了三五百年——公元前2300年开始在这里扎根,公元前1900年前后弃之而去。


如此多的人口,耗费了这么多的心血。是什么原因让居住在这里的人放弃家园?


前面提到的几种情况,在古城中并没发现相应的证据和痕迹。


石峁古城的正北方约100公里,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部的伊金霍洛旗。这里的纳林塔乡境内,有个朱开沟。


1984—1997年,考古工作者在朱开沟先后进行了4次发掘,共发掘出不同时期的房址83座、瓮棺葬19座,出土可复原陶器约510件、石器270件、骨器420余件、铜器50余件,还采集到了大量可供鉴定种属的动物骨骼。根据对出土的遗址、遗物进行综合分析认定,其时代上限为距今4200年的龙山时代晚期,下限约相当于距今3500年的商代前期。整个遗址前后延续了800年。因内涵丰富,特点鲜明,被学术界命名为“朱开沟文化”。


沈长云和陈民镇,两位年龄差异巨大的学者在争鸣中,均认可石峁遗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征,属于朱开沟文化。


对朱开沟文化的研究发现,这一地区在人类出现文明之初,并非如现在一派草原风光。其延续的800年里,地理环境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


考古学家从朱开沟遗址各阶段文化层中获取的孢子花粉资料分析,再依据鄂尔多斯地区全新世植被变化而复原的降水变化可知,朱开沟文化从早期到晚期的生态环境,是由森林草原—灌丛草原—典型草原发展。


“它的早期阶段,基本属于农耕文化,而石峁古城的始建年代正值这一时期。”沈长云称,朱开沟文化的早期,其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尚为森林草原景观,降水量也较多,较适宜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其农业生产已发展到较高的程度。只是到了它的后期,才因这个地方的气候变得越来越干冷,致使其自然环境向典型的草原景观转化,当地的经济也才变为半农半牧。


从2014年在贵族墓中出土的鸵鸟蛋壳来看,石峁古城或许那时还是一个适合鸵鸟生存的地方。这也表明,现在的气候与那时相比,变化了太多。


从不再适合农耕,到距今3000年前后冷干气候发展至顶峰,鄂尔多斯的年均气温降到零摄氏度左右,从事畜牧业的人再也无法正常生活。沈长云认为,同为朱开沟文化的石峁古城亦因为气候从湿润向干燥变冷的严峻挑战,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转折,不能在此发展到较为高级的国家文明阶段。居住在这里的—部分白狄族人和周人东徙或南迁,后来周人在渭水流域崛起并建立周王朝,有了以周人为主导的中原各古老部族的大融合暨华夏民族的形成。而辛苦历时三百年才建好的石峁古城群落由此被废弃。


人类的起源、演化,与气候脱离不了关系。气候周期性变化不仅影响了人类迁徙,也开启了许多民族和地方的征服旅程。著有《气候创造历史》的瑞士学者许靖华研究发现:中国近2000年来,几次大的游牧民族南侵,导致改朝换代,其时间恰好与这一时段中国历史气候变迁图的短暂寒冷期相符合。那么,由此上溯至文明起源阶段的中国,亦应是如此。或许正是在废弃了一座塞上之城后,炎黄子孙在气候温暖、更适合生存的中原地区开始了新的旅程。


 广告位

黄帝为《史记》中的五帝之首,上古时期中国神话人物。本姓公孙,因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长居姬水,后改姬姓。传说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在涿鹿之战中擒杀了蚩尤,统一了中原各部落。尧、舜、禹、汤等都是他的后裔,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上一页123下一页

地方站:


 Tel: E-mail: QQ: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