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垂询/商务合作
地方频道:
现在位置:首页 > 城事

汉中略阳县:“三个同步”让农民住上安全房

发布日期:2018-01-02 |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康传义 通讯员 汤晓燕 姜华 
核心提示:2017年12月7日,大雪节气,秦岭南坡脚下的山城略阳寒意渐浓。对于刚刚搬进新居的黑河镇和平村姜兴政老人来说,这个冬天却很温暖。


2017年12月7日,大雪节气,秦岭南坡脚下的山城略阳寒意渐浓。对于刚刚搬进新居的黑河镇和平村姜兴政老人来说,这个冬天却很温暖。


“一大把年纪了,总算有了新房,也算完成了一辈子最大的心愿。”老人欣慰的笑容里,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憧憬和希望。


略阳县地处秦岭深处,域内山大沟深、地质灾害频繁,农村建房用地稀少,往哪儿搬?本就是一个难题。再加上农村劳动力水平较低,搬出大山如何生活,更是难上加难。


两难之间,略阳县独辟蹊径,在解决农村群众安全住房过程中,制定了对象同步考虑、政策同步落实、产业同步配套的“三个同步”政策,使全县农村群众全部住上了安全房,也让因房致贫的群众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对象同步考虑:


精准识别一户都不能少


感到温暖的不仅有姜兴政。不久前,金家河镇金家河社区的非贫困户辛建文从位于滑坡险段的高山上,搬进了镇上的集中安置点。虽然不能像贫困对象一样享受补贴,但既有的搬迁政策,还是让他少花了不少钱,住进了新居。仅在金家河镇,类似的情况还有39户。


“受地理条件限制,略阳农村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不管是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农村群众对‘安全感’的需求都是一样的。”对于群众的住房安危,县委书记杨瑞良态度很明确。略阳县按照“应搬尽搬”原则,全面启动了农村群众安全住房“攻坚战”。


但哪些房子属于不安全住房,如何界定?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围绕摸清底数、因户施策目标,略阳县在全省率先出台办法,成立了由驻村工作队、住建部门技术员、党员代表、群众代表、民间工匠代表组成的住房安全甄别评议小组,采取“一查二看三评议”的方式识别认定危房改造对象。


经过反复核实和群众评议,最终在全县确定需要实施异地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5087户、非贫困户1846户;需实施危房改造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021户,非贫困户3640户。


政策同步落实:


住得安全更住得舒心


结合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房屋实际、建房需求,略阳县从整合政策资源入手,将原有的同步搬迁、异地搬迁和危房改造政策三策合一,打通政策壁垒,从选址要求、重建标准、补助标准、资金管理、维修加固办法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让群众“因需定策、对号入座”,从而确保最大限度享受好政策、住上安全房。


2017年11月2日,位于县城50公里外的郭镇坪沟村蒿儿川组的李秀仁、龚守学、张洪义3位低保、五保老人欢欢喜喜搬进了新居。


“3位老人均属孤身独居,原本分散居住在高山上,住房属D级危房,又不愿搬迁到村里的集中安置点和敬老院。”镇党委副书记夏添说,考虑到3位老人的实际,在征求本人意愿后,由村委会牵头,按照户均不超过30平方米的规定标准,将3位老人的房屋集中建在蒿儿川组文化活动广场旁边,既安全又实用,水、电、路都很方便。


“没用自家出钱出力,房子就加固好了!”2017年10月初,接官亭镇腰庄村低保贫困户李玉秀一家搬进了维修加固后焕然一新的房子,他们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县住建局负责人介绍,对于危房改造户,县上聘请了专业技术团队,对需要改造的房屋进行统一设计、集中施工,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维修资金的使用。


截至2017年11月底,略阳县实施集中安置点建设项目58个,完成建房2965户,完成危房改造1845户。


产业同步配套:


搬迁群众再无后顾之忧


搬得出,稳得住,还要能致富。


“以前有些村民搬出来,时间一长又回到山里,拦都拦不住。”接官亭镇党委书记刘旭认为,生活习惯不适应是一个原因,搬出来后没有生活来源才是“稳不住”的主要因素。


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在产业。


2017年,接官亭镇腰庄村的贫困户邓召燕家就好事连连:在镇上集中安置点购置的房子马上就要入住,原本只能随孩子“陪读”的她,也在何家岩社区工厂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


“社区工厂主要是制作些小工艺品,时间相对自由,不但能照顾娃,一个月还有1000多元的收入。”邓召燕对自己的新生活很满意。


通过社区工厂,接官亭镇周边贫困村150余人实现了就近务工,这些人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30%以上,人均月收入近2000元。


按照搬迁与脱贫同步、安居与乐业并举的原则,略阳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将解决农村群众住房问题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尽量把搬迁对象整体搬迁到建设规划区,坚持做到社区建设与基础配套同步实施、安置项目与脱贫产业同步推进。


略阳县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园区、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的引领作用,通过专项立项和承载配套,落实了一批光伏、旅游、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物流中心等优质脱贫配套产业,有效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


截至目前,全县已培育扶贫龙头企业27家、扶贫示范合作社42个,规范扶贫互助资金协会81个;已向70多个经营主体发放扶贫小额贷款9980万元、下拨产业脱贫引导资金500万元;帮扶3600余户贫困户发展略阳乌鸡、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地方站:


 Tel: E-mail: QQ: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