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垂询/商务合作
地方频道:
现在位置:首页 > 专题

清流默默润万家——安康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侧记

发布日期:2016-01-22 | 来源:安康日报  作者:吴昌勇  
核心提示:安康不缺水,安康有好水,安康的水见得了大世面——这是外界对安康水资源的基本印象。无论是南水北调,还是引汉济渭,安康人都为这一江清流引以为豪,也让北方的城市饮水思源问安康。

 

       安康不缺水,安康有好水,安康的水见得了大世面——这是外界对安康水资源的基本印象。无论是南水北调,还是引汉济渭,安康人都为这一江清流引以为豪,也让北方的城市饮水思源问安康。另一方面,尽管安康地处水资源富集区,水资源总量占全省的24.1%,全市总体上水资源丰沛,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群众居住分散,工程性缺水依然突出,部分群众的饮水问题仍未能得到完全解决,群众望水、需水、盼水心情仍然迫切。

 

       市委市政府将建好、管好、用好农村饮水工程作为惠民利民便民的生动实践。一项融入了高层的决策、水利人的心血和智慧的民心工程正伴着滴滴清流滋润万千农家。清流识得农家路,民心升腾水利情。过去5年,在水利部门的努力下,过10亿的资金流向农村饮水工程,逾百万的农村人口喜迎清流入户,农村饮水安全已成为民生水利的头等大事。

 

       在水一方,5年建成饮水工程2000余处

 

       2015年12月30日早晨,汉滨区吉河镇水磨湾被大雾裹得严实,就势建在湾里的吉河水厂总是镇上醒得最早的地方。见到厂外有车停放,厂长赵正胜警惕地从值班室疾步走出,见是熟人,他紧了紧身上的大衣和善一笑。

 

       说是水厂,更像一个小别墅。院子里的绿化很有层次,桂花树叶被雾气浸湿后更显苍翠,密植在桂花树周围的丁香和红叶石楠错落有致,高过两米的铁丝网绕院子围了一周,像一双大手捧起半山腰这个精致的建筑。一口直径7米的圆形清水池池盖嵌在绿草坪中,山风吹过,露出干净的浅灰。

 

       厂房北侧的生物观察室里,硕大的玻璃鱼缸内几尾小金鱼游弋在水中。“水有没有问题,鱼先知道。”汉滨区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站吉河分站站长刘全政道出很有哲理的一句话。在这个10多平方米的观察室内,赵正胜除了借助鱼的活动直观判断水质外,还靠着柜子里的化学试剂和设备,完成包括水质色度、浑浊度、PH值、余氯等在内的6项基本检查。最重要的是一台电脑视频监控,对院外、院周、清水池等关键部位实时动态监控,成为覆盖整个厂区的智能化“天眼”。

 

       距水厂垂直距离500多米的吉河河畔,在一块并不起眼的空地上,一个直径略小的水池同样被铁丝网围着。刘全政告诉记者,这是备用井,一旦水质污染,依据事先制定好的紧急预案,关闭位于吉河镇水田河的取水口,启用备用井抽水,确保附近百姓不仅有水吃,而且吃得安全。

 

       “水厂的水好,吃着干净!”赵正胜忙里偷闲不忘插播一段“广告”。很快,他的话在吉河坝李在康家里得到证实,“以前吃的水水垢大不说,到了夏季还经常停水,现在总算能吃一口干净水了,心里当然踏实嘛!”

 

       日供水能力达200多吨的吉河水厂,供水面积3平方公里,可满足集镇356户居民、集镇中小学及驻镇单位5000多人的饮水。像这样的集中供水工程,“十二五”期间,我市水利部门建设了2023处,累计完成投资10.05亿元,172万人从中受益。

 

       在饮水工程建设规划布局上,市水利局要求要遵循三个原则:能大不小,能连不单,确保供水辐射面和覆盖面;满足社会需求,将农村供水作为一项惠民利民和便民的基础性工程,“十二五”期间,为陕南避灾扶贫搬迁安置点和新型社区配套解决供水工程446处,受益人口54.5万人;效益与服务共赢,既注重在人口聚集地建设规模化水厂,同时兼顾偏远山区老百姓,力争让每家每户都享受到水利改革的成果。

 

       和吉河水厂一样,星布在全市1000人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中遵循“五有”标准,即水厂建设有院子、有消毒净化设施、有办公场所、有安全监控措施、有绿化。溯及工程建设过程,严格把好“五关”,即招投标关、材料采购关、质量监督关、施工组织关、工程验收关。“五有”加“五关”,合起来就是十全十美!

 

       水润安康,民生水利的生动实践

 

       见到张浩时,他正在位于汉滨区江北办柳林村的建民联村供水工程场地忙碌。他的成就感在于,尽管几经周折才入行水利部门,但值得称道的是,自己目前从事的工作和大学学习的工程管理专业很接近。让青春沸腾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这个刚刚竣工的供水工程,投资1800多万元,日供水能力3000多立方米,供水管网覆盖建民办、五里镇25个行政村,可满足3万多人安全饮水。“全市农村饮水中最大可以肯定,陕南屈指可数,在全省也能排到位次。”谈起工程建设规模,汉滨区农村供水工程工作站五里分站站长丁义良难掩激动之情。

 

       和张浩一样,大学毕业后几经周折投身水利事业的,还有年长于他的汉阴县大学生创业学会会长赵波山。2002年跨出大学校门,在外打拼多年后赵波山回到老家创业。2009年8月,他在省工商局注册了陕西齐星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就在赵波山的创业项目干得风生水起时,一个重要改变缘起2011年召开的汉阴县第八届政协大会。会上,他捕捉到“家乡民生事业发展要有大动作了”的信息后,决定投身于市政民生建设,为家乡父老做一件实事。

 

       这一次,他的创业项目直接指向水利。2012年3月,他在汉阴县涧池镇注册了汉阴县龙源供水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主要经营自来水生产和供应。相对保守的数据显示,到目前,赵波山的龙源供水有限公司解决了集镇约3万人的饮水,已逐步总结出了一套成熟且管用的运营模式,目前基本走入了正常化运转。

 

       张浩和赵波山两个年轻人都是我市农村饮水工程的参与者、建设者和管理者。在水利人看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三分靠建,七分靠管,水为国脉,管护好这一脉清流是他们最起码最基本的责任担当。

 

       在具体工作推进中,从落实好“三个一”破题,即建立一支供水管理的专管机构,由政府出台一套管理办法,建立一个能长期运行的维护基金制度。2015年3月,市政府印发《安康市城乡供水建设运行管理暂行办法》,此后全市10县区水利局陆续成立专管机构,7个县区以县政府或政府办名义出台农村供水管理办法。

 

       围绕解决农村饮水工程“没人管、没法管、没钱管”这一“老大难”,我市各级水利部门在日常管理运行中,陆续培育出汉滨、旬阳、紫阳和汉阴四种各具特色的模式,不仅成为兄弟市水利部门可资借鉴的有益探索,也成为农村供水运行管理模式的生动实践。

 

       “汉滨模式”的核心在于政府主导,行政推动。经过水利部门积极争取,2012年由区政府批准设立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总站,下辖8个分站,一次性解决全额事业编制75人,随后出台了《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管理暂行办法》和《农村供水维修基金筹集管理暂行办法》,对全区所有农村供水工程,采取统一管理、单独核算。

 

       “旬阳模式”的主旨在于财政补贴,企业化管理。县上积极探索工程建后管护模式,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系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机构,成立旬阳县村镇供水公司,对供水工程实行企业管理。按自然区域,分设蜀河、吕河、甘溪3个中心站,管理16个集镇供水站,统一按照“企业管理,市场运作,规模发展”的经营理念,保障全县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

 

       “紫阳模式”的灵魂在于部门管理、市场化经营。县上根据集镇区域划分成立了12个供水分站,主要负责供水设施日常维护、水费收缴、水质监测等工作。全县集镇以上水费统一征收,统一核算,盈亏相补。管理站负责人由县水利局委派,分站管理人员由总站向社会招聘,此举既解决了成立机构和落实编制难的问题,又拿出岗位解决社会就业。

 

       “汉阴模式”的最大亮点在于政府扶持,民间资本租赁经营。针对运行管理中存在问题,县上将几个供水规模较大的农村供水工程经营管理权,交给民营水务企业直接负责,完全实行市场化运营。这种模式带来的变化是:提升了服务质量,发挥了投资效益,巩固了建设成果,实现了持续发展。

 

       赵正胜之所以每月能领取1500元的工资,并且由吉河供水站为他缴纳了养老保险,既能让他当下温饱,且老有所依,是汉滨模式以水养水的受益者;张浩很珍惜眼下自己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是因为感恩汉滨区为壮大水利队伍,一次性拿出70多个编制,让他的人生发生了转变;赵波山的汉阴县龙源供水有限公司运营良好,实现了盈利,是因为政府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水利项目的“汉阴模式”践行者。他们都是水利人,都有一份淡不了的水利情,这一切都源于已经成型、可以复制和推广的农村饮水管理模式。

上一页12下一页

地方站:


 Tel: E-mail: QQ: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