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垂询/商务合作
地方频道:
现在位置:首页 > 城事

商州区委书记张盈安:发展产业 让群众收获“稳稳的幸福”

发布日期:2019-11-27 | 来源:陕西日报 
核心提示:时值冬日,走进商洛市商州区大荆镇,一排排新居整齐林立,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山区贫困群众搬出大山,在这里安居乐业。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建成现代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建成数字化菊芋制造中心……商州区各种富民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处处涌动着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滚滚热潮。


发展产业 让群众收获“稳稳的幸福”


——访商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商州区委书记张盈安




这些令人欣喜的变化离不开一位心系群众、为群众找准发展之路的“当家人”——商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商州区委书记张盈安。



在商州区数字化菊芋制造中心收购点,看到农户现场收到货款,张盈安(前排右一)打心眼里为他们高兴。


心系产业 为群众铺就脱贫路


“扶贫最基础、最重要、最难的就是发展产业,抓住了产业,就抓住了脱贫攻坚的‘牛鼻子’。”在张盈安看来,“产业做不上去,扶贫就失去了基础,乡村振兴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2014年2月,张盈安任商州区委书记后,带领商州区委班子成员,审时度势、果断决策,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在全区先后出台了《商州区光伏产业扶贫实施办法》《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指导意见》《菊芋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和奖惩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推动产业扶贫落地开花。


11月20日一大早,记者跟随张盈安来到位于大荆镇口前村的龙山光伏电站。站在电站二楼,放眼望去,布满太阳能电池板的山坡仿佛披上了蓝色的铠甲,蔚为壮观。


商州区在发展光伏产业扶贫项目之初,面临着指标申请难、选址难、接入难等问题。自2016年10月光伏产业扶贫启动建设后,张盈安带头抓项目建设,统筹安排全区18个镇(街道),寻找适合光伏电站建设的地点,定期召开光伏扶贫工作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各类难题。


为推动光伏项目早并网、早见效,张盈安积极向省上和商洛市电力部门汇报申请,力争光伏电站安装建成一个、并网发电一个,实现无缝对接。仅用7个多月时间,商州区大荆龙山集中式光伏电站就完成了专用110千伏变电站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任务,实现了一次性建成通过验收,一次性成功并网发电,成为陕南地区投资和建设规模最大的集中式地面电站。


目前,商州区扶贫电站总装机容量达62.73兆瓦。全区已有20294户贫困户和117个贫困村集体参与光伏产业。


做强产业 促进群众就业


“每条生产线的产量是多少?”“原料现在每吨多少钱?”“产品的销量如何?”……在商州区润科食用菌基地,张盈安一边查看生产流程,一边询问食用菌基地的相关情况。


商州区气候条件独特,农林土特产品资源丰富,特别适合食用菌产业发展。但传统食用菌栽培模式占地大、分布散、产量低、品质不稳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017年,商州区在充分调研和借鉴其他地区食用菌产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全区第二大扶贫支柱产业。为增加产品竞争力,在张盈安的主导下,商州区将食用菌产业发展定位在工厂化规模生产上。由此,总投资约1.2亿元的商州区润科食用菌基地应运而生。


“食用菌基地投产以来,带动了全区9个镇(街道)51个贫困村,3528户贫困户参与入股。截至目前,共计发放收益1012.8万元,并带动贫困群众120多人实现就业。”商州区润科食用菌基地负责人东根运说。


家住大荆镇口前村的贫困群众周井船,之前在外地打工,收入很不稳定。谈起今年来在食用菌基地务工,他说:“现在除了所占股份年底的分红之外,每个月还有2400元的工资。儿子周永锋现在也在基地上班,我们父子俩每年仅工资就有近6万元。”


得知周井船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今年就可以脱贫,张盈安十分欣慰,并勉励周永锋要好好工作,努力学习技术,争取成为技术工,增加收入。


优化产业 促进群众增收


“近年来,我们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推动农业发展、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举措,通过转方式调结构,扶持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最大限度为群众拓宽增收路子。”张盈安说。


受地域条件的限制,商州区大多数镇(街道)耕地少,玉米、土豆等农作物的种植成本高,且每亩收益低,导致贫困群众增收困难。


在走访企业过程中,张盈安了解到商州的土壤和气候环境十分适宜菊芋的生长。在他的推动下,商州区决定在荆河生态工业园建设国内最大的菊芋产业项目——商州区数字化菊芋制造中心。


“我们通过‘公司+党支部+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为农户免费提供种子,签订产业扶贫菊芋种植收购合同,保底价进行收购,带动了3万农户种植菊芋5万余亩,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吸纳300多人在企业实现稳定就业。”商州区数字化菊芋制造中心负责人金新康告诉记者。


时下正值菊芋收购的季节,在商州区数字化菊芋制造中心,记者看到,载满菊芋的运输卡车一辆接着一辆,卸下来的菊芋堆成了小山,农户们的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


当天中午,家住牧护关镇龙床村的村民周全礼拉着1000多公斤的菊芋来到收购现场,不一会儿他就拿到了2300元的收购款。“种一年菊芋相当于种3年洋芋,而且种植管理十分方便,我和老伴儿就能打理。”周全礼乐呵呵地说,“起初种植菊芋村民们都有顾虑,害怕没人要,现在村里大部分人都种了起来。从前年开始我家就种了6亩菊芋,光这一项每年就能收入2万多元。”


金新康说:“为了确保菊芋收购工作顺利开展,张盈安书记主持召开了全区菊芋收购工作协调会,各镇和街道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菊芋收购工作协调小组,每个收购点确定两名干部协助公司开展收购工作,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产业扶贫撑起了商州区脱贫攻坚的“半壁江山”。目前,全区形成了光伏、食用菌、菊芋、劳务加特色产业的“4+X”扶贫产业体系,将贫困群众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贫困群众依靠产业脱贫致富,全区贫困发生率降至1.34%。(记者 屈荔鹏 文/图)


地方站:


 Tel: E-mail: QQ: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