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垂询/商务合作
地方频道:
现在位置:首页 > 舆情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开学典礼讲“重话”

发布日期:2014-10-05 | 来源:新西部在线 

杨玉良,男,1952年11月出生于浙江省海盐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共党员,我国首个高分子材料学博士。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 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国家重大基础研究“攀登计划”高分子凝聚态物理基本问题专家组首席专家,现任复旦大学校长。

2014年9月12日,杨玉良在复旦大学开学典礼上以“知识、智慧与道”为主题致辞。这篇致辞被广泛转发,一度成为新浪微博热门话题,由此还引发了舆论对其他高校开学典礼讲话的关注。

舆情重点

“仅仅靠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地生活。虽然通过专业教育可以使他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不能造就和谐的人格……仅有专业知识的 学生,不过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杨玉良在开学典礼致辞上引用了爱因斯坦的这段话,还建议学生“在复旦悟道”,呼吁大学不能沦为“职业培训所”。 在随后的网友转发和媒体评论中,正是这两段话被反复提及。正如《中国青年报》评论所说:“这番话说得很重,但切中当下中国大学病灶。”

早在2012年的开学典礼上,杨玉良的另一篇致辞就引起过社会反响。当年演讲的主题为“重温关于大学的常识”,强调每一位大学生不应该忽视的常识,即大学是什么,在大学里如何生存和生活。2013年,他在开学时希望新生追求思想自由,可毫无保留地质疑教授和校长。

不难发现,杨玉良的开学典礼致辞越来越尖锐,从诠释最基本的生活和学习,到寄望学生追求思想自由,再到直接指出问题。这些年的致辞几乎都是在围绕“知 识、智慧与道”,提醒同学们注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价值观。近年来,大学教育功利、浮躁的风气屡遭诟病,我们从这些致辞中,也能感受到杨校长的这种 担忧。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监测了这次致辞的舆论趋势。数据显示,从9月12日至25日,有关杨校长开学典礼致辞的传统媒体报道达到2593篇,网民在微博上评论也达3521条,传统媒体和自媒体的舆论能量相当,体现了良好的引导和互动。

复旦校长杨玉良开学讲话媒体信息量走势图(单位:篇/条)

如上图所示,在讲话次日的9月13日,网友评论这次致辞的微博量直冲峰值,达到1228条,传统媒体的报道和转载也有小幅上升。13日和14日正值周 末,传统媒体对此事的关注度明显趋冷。但在新的一周开始后,传统媒体曲线明显有了积极反应,传播范围更广,受这些报道和媒体官微转发的影响,微博上再次掀 起了一次转发评论的小高潮,16日达到了次峰值728次。此后,微博转发量稳步下滑,传统媒体继续靠转载、盘点其他高校开学典礼致辞等方式进入“保温”状 态,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也在经历着舆论沉淀的过程。22日开始,多家媒体从盘点、解读高校开学典礼致辞角度发表评论,舆论维度有所升华。

从百度指数“杨玉良”词条的舆情趋势看,杨校长本人的关注度,也在这次致辞后有了明显波动,其走势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监测到的致辞舆论趋势相似。

相关舆情热点回顾

今年杨校长的一番“重话”,不仅使复旦大学的开学典礼致辞有了更多听众,还让其他高校的致辞更受关注。有媒体将这些致辞总结分类,如《齐鲁晚报》把开学典礼致辞分为“晒家底、接地气、提忠告”三种,有的致辞具有多重风格。

《齐鲁晚报》称,“晒家底”是百年名校的保留节目,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向新生介绍道“今天的北大,学科齐全,大师云集,文理医工交融并蓄,学术资源得天独厚”。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则列举了一组数字,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校培养出的人才和大师。

“接地气”的有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和东南大学校长易红。侯光明紧扣热点,毫不避讳明星校友涉毒现象,作为反例给新生敲响警钟。易红聊起了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提忠告”是主流,能直接回应新生们遇到的实际问题,几乎每位校长都会或多或少地提及。除复旦大学校长外,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建议学生开阔视野,关注 一些看似与自己无关、无用的东西,由此建立起理想和情怀。浙江大学校长林建华要求学生学会“即事而穷其理”,成为一个有主张、有作为、头脑清醒、不盲从、 求真求是的人。

媒体评论摘要

经过连年扩招,中国大学录取率已达75%左右,大量学生涌入大学校园固然带来了全民素质提升、就业压力延缓乃至提振国内经济需求等诸多好处,但管理粗 放、流水线作业和功利色彩浓厚等弊端也日渐显现。教学以就业、实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导向,学生从进入校园的第一天起便开始忙于考证、打工、实习,为 找份好工作做准备。这样的教育模式很“入世”,却同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相去甚远。 ——《中国青年报》

每年的开学典礼无论对本科、硕士或者是博士生同学而言,都是一个崭新的开始。随着网络时代的来袭,开学典礼上大学校长的致辞也越来越潮,当下热门电影 中的流行词汇出现在了校长们的开学讲话中,这些富有时代特色的语言自然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但校长们更多的仍是在表达给予学生的寄语与希望。 ——央广网

“接地气”是一种社会进步。校长讲话可以“生活化”,但不能“低幼化”。“我们的确要尽量去找共同话语,但也不是哄小孩子。大学校长还是要通过广博的知识、独到的观点、深邃的思想去影响学生”。 ——《齐鲁晚报》

网友言论摘要

@MINI张小月: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太需要价值观的培养和树立,悟道就是价值观的培养。大学里不再以成绩为骄傲,而是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独立品格的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这才是教育之道,大学之道。

@王君超:本届北大、清华校长的数次讲话都突出了批判性思维,可喜可贺。

@流氓寨主打小就萌:我从大二开始尽力以回顾作为复习,强迫自己不再以考出高分数作为目标,当眼光一旦放远了,兴趣、学校的资源、责任、雄心,一切自然而然地开始思考了。我现在学习就是希望能在学科中做出一些成绩,做出有意思、好玩的东西。

@金陵纳兰:复旦大学杨校长在新生入学典礼上戒勉学生不做只会学习不会做人的狗。对于大学生素质培养来说,由于中国应试教育的不可抗拒性,虽显滞后却又是亡羊补牢的惟一机会。互联网时代知识积累多样性更加凸现年轻人自立的重要。

舆情点评

教育历来容易成为热门话题,教育公平、校园安全、校风学风等方面的新闻转载量大、持续时间长,这显示出全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毋庸讳言,当前公众对这些方面并不十分满意,舆论存在焦虑情绪。近期,国家又开始推进考试招生改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复旦校长杨玉良的这番有针对性的“重话”,势必引发高度关注。此外,“重话”往往带有个性化色彩,公众人物的个性化发言更容易吸引公众视线,引出议论。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开学典礼致辞总是枯燥的说教,而杨校长的致辞给人们增添了一抹亮色。

不过,就在传统媒体积极评价杨校长致辞的时候,也有网友表示仅靠致辞无法改变现实,应试教育的影响也不能仅靠大学教育扭转,希望借教育改革之机,改变“文科生变成字纸篓,理科生变成机器人”的现状,让年轻人找到自我,学会独立思考。

地方站:


 Tel: E-mail: QQ: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