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垂询/商务合作
地方频道:
现在位置:首页 > 城事

榆林:有机菜卖出肉价钱 小杂粮走上欧美餐桌

发布日期:2016-01-04 | 来源:西部网 
核心提示:隆冬时节的榆林天寒地冻,但眼下在昔日的大漠腹地,众多大棚里高品质的大漠蔬菜却源源不断被运往市场;在一座座农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厂,榆林的绿豆、小米等小杂粮同样受到市场热捧,甚至走出国门。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隆冬时节的榆林天寒地冻,但眼下在昔日的大漠腹地,众多大棚里高品质的大漠蔬菜却源源不断被运往市场;在一座座农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厂,榆林的绿豆、小米等小杂粮同样受到市场热捧,甚至走出国门。

    记者:“这里是榆林市温家川现代农业园区,这几天室外天寒地冻,最低温度达到零下15度,而大棚内的有机蔬菜却不断上市,因为有机,可以说是白菜卖出了肉价钱。”


    神木县温家川蔬菜专卖店店长毛永发:“我们这儿的豆角最贵的时候卖八块(一斤),人们还抢了,每卖一斤(温家川)蔬菜,我们夫妻俩提成2毛,去年(2014年)我们提成了6万块钱。”


    神木县温家川村地处窟野河畔,有水浇地2700亩。以前靠种地,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6000元。拥有良田几千亩,全村人的日子却过得紧巴巴。2010年,村里的种菜能手温凤喜从县农业局了解到,在零下二十几度只要有太阳,榆林冬天照样能种大棚菜,他便带领村民盖大棚种植蔬菜、养猪羊、并建起沼气池,用沼气渣做有机肥料发展循环农业。


    榆林市温家川现代农业园区总经理温凤喜:“你看现在到冬天,家家户户都能吃到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不但村民吃,还整车整车拉到城里销售。”


    5年下来,园区已经累计投资1800多万元,还建起了农家乐、写生基地、垂钓园,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比过去翻了一番。


    而在150公里外的横山县,农民王岗创办的通远公司,刚刚投资500多万元引进了一条全自动小米生产线,一小时就可加工小米1.2万斤,效率比过去提高了3倍。


    横山县通远公司董事长王岗:“咱们小米是黄色的,电脑输入以后,除黄色以外其它颜色(杂质)都用它的电脑程序选出去了。”


    这家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陕西省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公司利用现有的2000亩基地,科学发展小杂粮生产,并带动周边群众进行标准化小杂粮种植。目前,产品已远销国外市场。


    横山县通远公司董事长王岗:“我们小杂粮生产这块大概十几个品种,在这个国际市场,像日韩欧美等地每年的(出口量)能做(到)1000多吨左右。”


    榆林市农业局副局长思治权:“榆林农业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马铃薯、红枣、小杂粮、山地苹果、羊子、大漠蔬菜六大产业在有机绿色上创品牌,力争把榆林建设成全国知名。陕西一流的现代特色农业基地。”


    【回眸巨变】


    十二五期间,榆林市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1个,居全省第一。


    粮食年总产量达150万吨,成为陕西省第二大粮仓。


    马铃薯、玉米、杂粮、蔬菜创造并刷新54项全国高产纪录。


    预计201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10735元,比十一五末翻了一番。




责任编辑:孙涛


地方站:


 Tel: E-mail: QQ: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