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垂询/商务合作
地方频道:
现在位置:首页 > 城事

铜川:创新引领共建共享 打造社会治理铜川名片

发布日期:2019-01-02 | 来源:铜川市政府网站 
核心提示:2018年12月30日,以“时代性,协同性”为主题的第四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成果交流会在北京召开。铜川市从全国300多个市区县中脱颖而出,荣获“2018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市”称号,并入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典范案例汇编[2018]》。


2018年12月30日,以“时代性,协同性”为主题的第四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成果交流会在北京召开。铜川市从全国300多个市区县中脱颖而出,荣获“2018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市”称号,并入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典范案例汇编[2018]》。该称号的获得,成为铜川创新引领共建共享、打造社会治理的新名片。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主动适应新形势,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以深化平安铜川建设、争创全国综治优秀市为载体,以提升各类社会风险防控能力为关键,以理念、制度、机制、方法创新为动力,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引领,以基层基础建设为支撑,大力构建基层综治工作网络、多元化矛盾化解网络、新型社会治安防控网络、社会心理服务网络、高效应急处突网络等五大网络体系;全面推进综治维稳中心建设、“雪亮工程”建设、社会治理网格化建设、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全领域广覆盖平安建设等五大建设;强化重点行业社会治安管理、特殊群体服务管理、公共安全监督管理、枪支和危爆物品管理、寄递物流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等六类重点管理;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创新示范引领工作、营造浓厚争创氛围、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建设等五项具体工作;实现有效预防危害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案事件、危害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防黑恶势力犯罪案件和严重危害公众安全感的重大治安问题、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各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等五个工作目标,按照工作项目化、任务数字化、落实责任化、督查常态化、考核制度化等“五化”机制推进落实,着力提高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增强维护公共安全能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平安铜川建设取得辉煌成果。


2018年全市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4.5%,实现“六连升”,始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铜川市近5年来4次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市,平安指数全省十个地级市排名第一,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涌现出了一大批受到中央组织部、人社部和有关部委表彰、嘉奖的全国政治综治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宜君县连续3届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并勇夺全国综治工作最高荣誉“长安杯”;耀州区法院、崔家沟检察院荣记“集体一等功”;市公安局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照金派出所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优秀基层单位”;耀州区检察院被授予“全国模范检察院”。市综治办副主任郑立民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法官罗红涛、胡振华、郭玉荣被评为“全国优秀法官”;民警彭程、高成平分别被评为“全国特级人民警察”和“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市委依法治市办副主任寇永军、耀州区新兴村调委会主任王玉理、解放社区调委会主任房俊琴分别被评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个人”和“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他们在创新社会治理、创建平安铜川工作中作出了杰出贡献!


建设综治维稳中心 搭建社会治理新载体


高点起步,倾力打造基层治理新平台。全市四级综治维稳中心按照信息化、网格化、多元化要求,采用“9+X”模式,创新性提出市、区(县)两级中心按照“一办两厅三部”(中心办公室、人民群众来访接待大厅、公共法律政策服务大厅、多元化解工作部、网格化工作部、信息化工作部)架构布局,乡镇按照“一办一厅一平台”(维稳办、信访接待大厅、信息化网格化平台)架构建设,设立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法律政策服务办事窗口和用于信访接待化解、矛盾纠纷调处、心理咨询服务、信访视频接访、视频监控、网格化管理等必要场所和功能用房,实行一厅式办公、一站式服务;村(社区)按照“四室一窗口”(群众接待室、矛盾纠纷调处室、视频监控室、心理咨询室和公共服务窗口)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格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要求,实现了综治维稳中心有达标的功能用房(市级面积4100平方米、区县1000平方米、乡镇街道200平方米、村社区40平方米)、有配套的办公设备、有标准的信息化系统、有规范的名称标识、有核定的工作人员、有统一的工作制度“六有”目标,形成了功能完备、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四级综治维稳体系。


强化保障,着力推进四级中心全覆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综治维稳中心建设,专门成立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市综治办、市财政局等13个部门为成员的市级综治维稳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建设。在人员配备上,市级中心落实5名事业编制,设立副县级专职副主任1名;区县中心落实3—5名工作人员。在经费保障上,坚持将市、区县两级建设和运维保障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及时拨付,足额保障。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亿多元,全力保障1个市级、5个区县级、38个乡镇级、359个村和73个社区综治中心建设,实现了全市四级综治维稳中心全覆盖。


整合资源,全力促进基层管理上水平。依托各级综治中心平台,有效整合政法、综治、维稳、公检法司、民政、人社、信访等13个部门人员入驻中心,实行统一管理和分口管理相结合方式,集中设立窗口一厅式办公,为群众便捷高效服务,合力解决社会治理方面的突出问题。同时,借助综治信息化系统,形成相关部门行业社会治理信息的互联共享,有效破解了部门行业间的“信息孤岛”,以信息化系统实现对相关部门以及区县、乡镇街道和社区村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的综合指挥调度、考核监督、分析研判和预警预防,形成了集群众来访接待、矛盾多元化解、公共法律服务、网格化服务管理、“雪亮工程”视频调度、综治信息化建设、治安形势研判指挥7大功能为一体,纵向贯通市、区县、乡镇(街道)和社区(村)四级,上下衔接有序,横向联接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资源整合、有效融合、信息共享、协调一致,一体化运作、实战化运行的社会治理工作网络体系。


坚持打防结合 打造治安防控新模式


织密“六张防控网”,筑牢安全“防火墙”。坚持专群结合、人防技防结合、点线面结合,加速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治安防控网络。一是社会面防控网。全市设立6个公安检查站、25个机动卡站,形成24小时查堵结合的防控网;建立治安微信群1200余个,入群10万余人,织就了一张覆盖各阶层、各行业的微信警务网;成立平安志愿者协会,更好地发挥动员管理组织指导作用,组建140名专职辅警、120余名专职群防队、2.5万人的“红袖章”平安志愿者队伍,开展多样化、多层次巡防工作。二是重点行业防控网。全市涉爆单位、剧毒、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和加油站(点)等重点行业实行系统管理;建成全市开锁业、寄递物流业管理信息系统并服务实战。三是内保防控网。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安装“校园一键报警”系统,227个单位落实专职保卫人员1850人,重点单位和部位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四是视频监控网。按照“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标准,加快推进“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雪亮工程)建设,申报为2019年度国家重点支持城市,城市重要部位安装视频监控2万余个,农村安装视频监控探头1500余个,城市公共区域和农村监控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81.3%。建成物联网基站218个、物联网管控系统2个,免费为6000余辆摩托车和电瓶车安装了防盗追踪系统,“两车”被盗案件明显下降。五是网络信息防控网。建立网上虚拟人口数据库和互联网网络等级预警监测通报平台系统,建成物联网基站218个、物联网管控系统2个,6000余辆“两车”安装物联网防盗追踪设备。六是实有人口管理网。建立实有人口、实有房屋、警务综合信息平台,开展“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夯实了社会管理服务基层基础工作。


围绕“三个面”,开展“大巡防”。按照“查点、巡线、控面”布局,实现巡逻巡防常态化、制度化,形成警民共同参与的错时治安巡防体系。在城市,构建以公安机关为主体、“红袖章”为辅、武警配合联动的社会面“大巡防”工作机制,最大限度把警力下沉,充实一线,摆上街面,让群众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提升群众见警率;加强重点危化单位、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巡查点,组织巡防力量路面巡逻,有效扩大巡防“面”,做到“点、线、面”结合。在社区,强力推进社区警务、“三官一律”进社区及群众说事、法官说法等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便民服务、化解矛盾纠纷、普及法律知识等工作,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流动高危人群、信访重点人员管控,严防重点人员漏管失控。在农村,深入推广“我为大家值一天、大家为我守一月”的宜君县“轮值轮守”群防经验,发动群众开展护村护院、护林护果、护路防火等联防联治,受到省综治办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坚持“零容忍”,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零容忍”的严打高压态势,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组建了6支专业扫黑队。建立快处、快侦、快破、快捕、快诉、快审、快判“七快”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侦查、起诉、审判有效衔接。摸排核查涉黑涉恶类线索162条,破获涉黑涉恶犯罪案件98起,打掉犯罪团伙28个(其中涉黑团伙1个、涉恶团伙8个),抓获涉黑涉恶违法犯罪人员288人,向检察机关移送起诉135人,查封、冻结、扣押涉恶案资产61.4万元。在全省公安机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考核中,铜川市排名位居第二,受到省委督导组的充分肯定,扫黑除恶取得阶段成果。近5年来,全市未发生影响恶劣的重大刑事案件和公共安全事件,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保持在93%以上。刑事发案累计下降40%,治安案件下降7%,现发命案全部侦破。


突出源头治理 完善矛盾化解新机制


网格管理,做好群众身边事。持续推进网格化管理规范化建设,全市划分网格961个,建立了社区督导员、网格长、网格员三级网格、条块结合、多方参与的服务管理队伍,招聘和兼任选任网格员1200名。其中王益区、耀州区、宜君县招聘了专职网格员,落实了待遇补贴,建立网格员工作例会、入户走访、民情日记、信息报送、问题处置、情况反馈、绩效考核等配套制度,推动形成“人在格中管、事在格中办、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搞定”的网格化工作格局,有效提升了公共服务管理水平。


多元调处,化解群众困难事。深入学习“枫桥经验”,不断健全“三四五”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即:三调联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四级排查化解网络(市、区县、乡镇街办和村组社区)、五个一工作法(一个接访中心、一厅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体化调处、一揽子解决),矛盾纠纷调处率保持在95%,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街道)、矛盾不上交。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由独立的“第三方”社会组织牵头主导的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等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立了“保、调、赔、防”的矛盾纠纷调处铜川模式,有效破解了社会治理突出矛盾和问题。公安机关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贯穿于各项公安工作的始终,在各个派出所成立了“和为贵”调解室、“公调对接”工作室等,把大量的纠纷化解在基层,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畅通渠道,倾听群众烦心事。搭建来信、来访、网上、视频“四位一体”接访格局,坚持和完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和重大矛盾纠纷和重大信访事项领导包抓制度,扎实推进信访“321”攻坚行动,规范信访秩序,依法打击违法行为,有效减少信访突出问题“存量”,严格控制“增量”,责任信访、阳光信访、法治信访格局基本形成,信访工作连年在全省考核中名列前茅。全市信访呈现出了走访、来信、积案“三减少”特点。2018年,群众来市上访批次人次同比分别下降27.8%和32.7%;赴省集体访人次同比减少80%;进京访同比减少22.8%。


防控风险,办好群众满意事。坚持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出台重大政策、决定重大事项、实施重大项目、办理重大案件的前置程序和刚性门槛,制定了《铜川市深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意见》,全市重大决策和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率达到100%。全市未发生因风险评估不到位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


建立平安指数 探索预测预警新方法


创新思路,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新需要。建立完善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是新时期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借鉴CPI、PPI、PM2.5指数的成熟做法,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选取与群众生活关系最密切、影响最直接的社情、警情、案情、事故4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39个三级指标作为“平安指数”指标体系基础数据,逐个赋予分值权重、标准化处理、汇总计算,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全市平安指数系统,逐月分析研判,按季度评估发布,及时预警,实现对社会治安状况的科学预判,有效增强了平安建设及社会治理的针对性。


科学设置,创新实现预警模式新突破。通过对近3年来公安、信访、网信、法院、食药监、安监等部门历史数据多次测试,确定我市平安指数正常值范围在83—87之间,83为提醒值,低于83时,系统自动提示需要注重的事项;78为预警值,低于78时,系统自动预警,并提示预警项,自动向相关部门和区县派发督办单。同时,设定“绿、蓝、黄、红”四种颜色对应“较好、平稳、提醒、预警”四种等级,更加直观显示社会治安状况。


强化运用,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新机制。平安指数预测预警信息系统的建立,推动了我市现代科技手段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促进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智能化建设。通过近一年来的运行,有针对性地对特定地区的治安和稳定工作进行了及时预警,改变了以往后置预警为前置预警,提升了防范工作的针对性和处置工作的主动性,有力有效保障了重大节庆活动和重点工程建设平稳顺利进行。同时,将平安指数与全市综合治理年度考核综合运用,对一年内三次被红色预警的,实行挂牌督办,取消当年综治考评优秀资格,极大地提升了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的工作效能。


推行普惠保险 满足群众“三感”新期待


民生保险全覆盖,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注重发挥保险业风险防范、社会救助和经济补偿作用,织密风险防护网。2013年以来,我市相继实施了一元民生保险、全民意外伤害保险、校园方责任保险等13项保险服务,由各级财政分级负担,覆盖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和各个群体,惠及全市广大群众,实现户户有保险、家家有保障。


平安家庭险全覆盖,增强了群众安全感。为助推高水平、宽领域、广覆盖的平安铜川建设,2016年底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家庭平安保险”这一普惠性保险,保障范围涵盖被盗抢、家庭水管破裂、意外事故等7个方面,累计为1250户家庭赔付保险金30余万元,使数千名群众得到救助,享受到实惠。平安家庭保险的全覆盖,充分调动了保险企业参与社会治理、助力平安建设的积极性,在群众家里发生被盗抢案件或灾害事故后,增加了一条补偿线,有效增强了群众安全感,推动了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保险卡上门全覆盖,跑出了群众幸福感。在办理保险时,始终坚持群众利益至上,切实把为民、利民、便民的事办实办好。通过印制具有保险说明、平安建设常识、便民利民举措的保单和卡片,充分组织发动基层干部逐一上门,讲解政策、登记办理、发放保险卡,零距离服务群众,做到不漏一户,实现上门宣传全覆盖。通过保险的办理和保险卡的逐户上门发放,架起了一座党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有效增进了党群、干群和警民关系,提升了群众幸福感。


2019年,铜川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新的起点孕育着新的希望。我市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有关政法综治工作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综治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创新社会治理,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主要任务,着力提高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努力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铜川建设,为全市追赶超越转型发展营造更加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记者 郭玮 通讯员 李永顺)



农村史诗大剧《黄土高天》11月1日起央视播出

由中宣部倡导、陕西省委宣传部主抓,中央电 …

2019《陕博日历• 辉煌丝路》发行 囊括16家博物馆的300余件文物

继陕西省首部文物日历——2018《陕博日历·大 …

“行走·守望·见证” 陈钢镜头下贵阳四十年历史变迁作品展即将呈现

9月28日贵州美术馆将为贵州人民及影像爱好者 …

地方站:


 Tel: E-mail: QQ: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