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垂询/商务合作
地方频道:
现在位置:首页 > 专题

陕南成洪灾重灾区 水灾频发或因生态破坏

发布日期:2015-07-01 | 来源:大秦网综合 
核心提示:陕西7市28个县(区)近期出现洪涝灾情,已造成45.1万人受灾,4人死亡13人失踪,陕南再次成为重灾区。陕南三市的汉中、安康、商洛地区山清水秀,看似植被茂密,到了夏季却洪水频发。

陕西7市28个县(区)近期出现洪涝灾情,已造成45.1万人受灾,4人死亡13人失踪,陕南再次成为重灾区。


陕南三市的汉中、安康、商洛地区山清水秀,看似植被茂密,到了夏季却洪水频发。


陕南为何频发洪涝灾害?

佛坪遭遇暴雨袭击。


横亘在陕西的秦岭是中国南北重要的气候分界线,它像一道高大宽厚的巨壁,阻挡着南来北往的气流。在冬季秦岭阻挡了寒潮的南下,而夏季从海洋吹来的东南风盛行时,秦岭南坡便成为迎风坡,当暖湿空气被迫沿着秦岭南坡爬升时,便会给汉江谷地带来较多的降水。


秦巴山地大部山体从海相岩层发育而来,长期以来风化严重,重力崩塌、错落滑坡活跃,地面主要为松散的残积、堆积物;加之山体高耸,纵深错综复杂,于是雨季山洪频发,并常伴有泥石流灾害。


长期以来,秦岭山区大量森林植被长期被破坏,导致了生态平衡失调,环境恶化。


陕南为何频发洪涝灾害?

暴雨袭击村庄


史载,秦巴山区曾是“林莽蔽日”、“黄壤沃衍”、“水田辽绕”。但明清以来,大量百姓流徙到陕南,砍树垦荒,刀耕火种,“老林初开,苞谷不粪而获”。时间久了,开垦过的肥土被雨水冲刷,“浮石冲动,划然下流,沙石交淤,涧溪填溢……膏腴之壤竟为石田”。


许多年来,秦岭山区群众在陡坡开荒、毁林垦种现象一直存在,陕南不少地方的林木遭到毁灭性破坏。大量的原始森林被砍伐,致使秦岭山区气候失调、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大面积的耕地土层只有二三十厘米厚,每遇暴雨,山上沙石俱下,山下一片汪洋。整个秦巴山区面积只占长江流域的4%,但输入长江的泥沙却占总量的12%,达到每年0.82亿吨。


如今,驱车于人多地少的秦巴山区,常见这样的情景:山有多高,人就住得多高;各种庄稼附着在坡度达四五十度以上山地里,土层薄不经雨;路旁悬崖突兀险峻,一遇风雨,怪石下落,险象环生。大规模开山修路,挖山采矿,使原本残破的山体更加伤痕累累,水土流失加剧,生态恶化日甚,酝酿着垮塌灾难。


陕南为何频发洪涝灾害?

洪水过后的南郑县牟家坝镇街道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铁路、公路建设日新月异,大片耕地、农田被占用。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没了土地,当地农民只好在山坡旁,在沟岔里,在河道边修地建房,致使河道变得越来越狭窄,加上山地开发、乱砍滥伐的现象时有发生,人水争地的矛盾就更加突出。


查看汉江历年洪水资料发现,水灾的间隙在缩短,而洪水量级在增大,这是生态恶化导致的直接后果。近年来,秦巴山区生态建设有所加强,但生态恶化趋势并未得到彻底遏止。


事实证明,灾情最重、损失最大的往往是那些违反自然规律,占用河道修地建房的地方。


陕南为何频发洪涝灾害?

汉中遇50年一遇特大洪水,图为石门水库泄洪。


防洪工程质量也需加强监管。记者曾在灾区采访时看到,有户村民,自己在河岸旁建了几个沼气池,质量坚如磐石,在抗洪救灾中发挥了作用,不仅保住了家门口河堤免遭水毁,还挽救了村组10户人的性命。反过来再看看国家投资百万元修建的河堤工程真是千疮百孔,目不忍睹,工程质量如此低劣与偷工减料、工程层层转包脱不了干系。对此,监管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严格落实责任制,从沙土质量、施工单位资质、监理单位治理入手,严把防洪工程质量关,确保一方安澜。


痛定思痛,人水争地,人不给水留出路,水就不给人留活路。这是历次遭受水灾的沉痛教训。违反自然规律,必然遭受自然的惩罚。


退耕还林、保持水土、保护森林植被,恢复自然生态是必须长期依循的生存法则。而面对山区群众把房屋建在地质灾害隐患严重的地方或交通相对方便的河边、路旁,以致占用河道建房,虽然陕南三市相关部门都有一些规定予以制止,但从长远考虑,很有必要把一些在实践中有较强针对性的基层规定、省级部门规定上升到地方性法规的高度,以便更为有效地防灾救灾。同时,修路、建房、修田的规划需要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应该坚决做到“退耕还河、退堤还河、退路还河、退房还河”,给洪水以充足的退路。


陕南为何频发洪涝灾害?

连续的强降水让宁陕县境内河水暴涨。


陕南为何频发洪涝灾害?

6月12日,宁陕未发洪水前的河道河床裸露


公元前185年到1949年的2000多年间,陕南发生过水涝灾害76次,平均28年一次,而20世纪中期以来,平均5年一次,频率大为提高。自明代以来,安康城先后4次被洪水吞没。特别是1983年7月31日,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袭向安康,老城顷刻被淹,近9万人受灾,870多人遇难。2001年至2010年间,陕西省南部山区共发生地质灾害2000多起,造成590多人死亡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60多亿元。


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以及长期困扰地区发展的贫困问题,陕西省政府痛下决心,于2011年5月启动了为期10年、投资逾千亿元,涵盖陕南三市60万户、240万人的陕南移民工程,超过这3个市总人口的25%,其规模两倍于三峡库区移民,被称为新中国历史上“搬迁之最”。


陕南为何频发洪涝灾害?

陕南移民搬迁工程


4年来,已有26万户88万群众搬迁入新居,脱离了陕南山区地质灾害的危险。近年来,这一区域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减少80%,洪涝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减少70%。


参考资料:


1、新华网:陕南为何频频发生水灾?专家认为既是天灾也有人祸 2002.6.19

2、新华网:西部生态,警觉与紧迫——陕南洪灾过后的思考 2000.9.13

3、新华社:陕南“6.8”特大洪灾的反思 2002.7.4

4、新华网:陕南避灾移民搬迁的“溢出效应”2015.3.27

5、陕西日报:暴雨洪灾的警示 2013.8.23

6、陕西日报:标本兼治 科学应对——今年陕南水灾给我们的启示 2007.10.8




责任编辑:孙涛


地方站:


 Tel: E-mail: QQ: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