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垂询/商务合作
地方频道:
现在位置:首页 > 要闻

丝博会上“一带一路”的文明交流使者

发布日期:2019-05-14 | 来源:陕西日报 
核心提示:在第四届丝博会暨西洽会展馆里,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参会代表、手工匠人以及客商主动承担起“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传播的责任。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交流变得更加密切。在第四届丝博会暨西洽会展馆里,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参会代表、手工匠人以及客商主动承担起“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传播的责任。


“围巾卖完啦,下次参展我们一定多多备货!”5月12日下午,柬埔寨小伙子陈伟告诉记者,除了围巾,柬埔寨展区的咖啡、大米、红糖也卖得很火。


陈伟是柬埔寨金边人。两年前,他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读研究生。“陈伟”这个名字,是他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一名中国人”而特意取的。今年,柬埔寨作为主宾国参加丝博会。陈伟和他的同伴们应邀到会场帮忙,这几天他既忙碌又开心。


“来陕西已经两年多了,我习惯了这里的支付系统和出行方式。我也很喜欢肉夹馍等特色饮食,每逢假期都会带些陕西特产回国。我的妈妈没来过陕西,但她知道陕西的苹果好吃,兵马俑很有名。”


“中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国。这里有很多东西值得我学习。”陈伟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读环境工程专业,他希望把中国污水处理技术学精学透,毕业后造福自己的家乡。


和陈伟一样,这两天在展馆里忙碌的还有来自俄罗斯汉特-曼西斯克自治区62岁的马洛达纳。穿着特色民族服饰的马洛达纳这次带来了一些自己手工制作的木制玩具。和其他展区不同,他的这些玩具只和现场感兴趣的朋友一起玩耍,并不出售。


记者见到马洛达纳时,他正在和一个中国小男孩玩游戏。男孩的父母在旁边饶有兴趣地观察着语言不相通的一老一少。马洛达纳从桌子上挑出6根中间有卡槽的小木棍,和小男孩一起全神贯注地拼装。


记者惊讶地发现:这就是中国的孔明锁呀,怎么俄罗斯人也玩这个?通过翻译,马洛达纳解释,他们民族有很多传说都与中国有关,这种玩具很有可能是古时候从中国传过去的。


这是马洛达纳第一次来陕西。他觉得陕西人很热情也很友好。“大家总是主动地和我打招呼。”马洛达纳希望在这次展会上通过小小的木制玩具,拉近中俄人民的距离,让彼此更加亲密。


在另一边的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区展位,一位女士正在试戴镶嵌着珍贵绿松石的皇冠发饰。围观的人们被这精美绝伦的头饰深深吸引,不少人跃跃欲试,排队试戴。一旁的展柜里,有很多价值不菲的精美饰品,有些还是从克里姆林宫里带来的。


第一次来陕西参加丝博会的巴拉诺夫,是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区的知名艺术家,他最拿手的是在银器上作画。他向记者展示了一块两周前刚刚完成的手工艺品:一个瓶盖大小的椭圆形薄银片上,雕刻着一位抱着婴儿的母亲。记者通过巴拉诺夫给的放大镜惊讶地发现,银片上人物的面部纹理非常清晰、表情十分生动。


“制作这件小小的银饰品,耗费了我近200个小时。”巴拉诺夫说,像这样的艺术品,每年他只做四五个。“我们不仅要借着‘一带一路’进行商品贸易,更要深入地加强文化交流。”巴拉诺夫希望在丝博会上结识陕西优秀艺术家,取其所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回去后,我会尝试把中国元素加入作品中。”



地方站:


 Tel: E-mail: QQ: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