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垂询/商务合作
地方频道:
现在位置:首页 > 要闻

陕西水运从"路进水退"到旅游兴盛

发布日期:2018-09-29 | 来源:西部网 
核心提示:改革开放以来,受自然、地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陕西水路运输由路进水退,到止衰转兴、恢复发展,历经起伏,直至二十一世纪初才迎来重要机遇。特别是“十二五”期间,陕西水路运输才得到长足发展。

陕西省水上交通应急救援演练在安康瀛湖举行。


陕西,是内河水运发祥地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受自然、地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陕西水路运输由路进水退,到止衰转兴、恢复发展,历经起伏,直至二十一世纪初才迎来重要机遇。特别是“十二五”期间,陕西水路运输才得到长足发展。


40年来,陕西内河水运秉承“大汉江、大水运、大旅游”的发展思路,水运能力显著增强,极大地惠及了沿江河地区人民群众出行,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汉江之星。


九尺高楼筑地基 港航设施新变


“紫阳客运码头现在已经开通洞河、大道河、流水等十几条航线,基本连接了附近出行不便的村镇,群众前些年要进一趟县城,天不亮就得出发,回到家已经夜里了。现在走水路,三两个小时就能到,坐快艇的话,那就是分分钟的事情哩!”一名紫阳码头海事员说。


内河渡口分布较广,两岸都是土坡,高地不平,缺乏安全设施和应急设备,2006年陕西在渡口普查的基础上,实施大规模农村渡口改造工程。通过疏浚码头前沿水深,铺筑护坡,修建码头、引导、客运站和候船亭,设置系船环和安全警示墩、防污染设施等,增强了船舶停靠作业、人员上下船安全性,改善了渡口环境和运营条件。


紫阳客运码头。


“现在农村渡口两岸都修建了石梯,人们不仅候船可以休息,而且上下船不沾稀泥,方便多了,也安全多了。”一名船员说到。


二十世纪末,全省逐步开发内河水运。到2017年底,全省有渡口371处、港口28个、港区62个、泊位261个,惠及群众数十万人。


汉江流域的陕南地区,先后建成的汉江安康火石岩至紫阳文明样板航道工程,安康水电站升船机项目、汉江安康至白河高等级航道航运工程,安康火石岩客运码头,迁建紫阳客货运码头等都已成为全省内河水运开发建设的亮点工程。


新建船舶。


工善其事利其器 船舶升级提档


随着公铁交通发展,水上客运逐步被陆路交通取代。如今,水上旅游成为水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水路运输呈现出短途客运繁忙、旅游客运兴盛的局面。


省内船舶原来以小型、木质为主,普遍质量老化,安全隐患多,舒适性低。自“八五”时期起,全省实施渡船改造,开始建造钢制机动船舶,提升船体强度和技术含量,增强船舶安全性能和运输效益。“十五”至“十一五”时期,全省着力加强船舶结构调整,推进全省渡船标准化、安康水电站库区船舶标准化。


西安汉城湖龙舟赛巡航。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每年投入资金升级船舶,经过十多年持续改造,全省98%的渡口已使用钢质渡船,营运船舶可达到载客百余人,航速每小时30公里标准,船体服务设施配备丰富。2001年以后,有江河、湖泊和水库的地方开始大力发展水上旅游,旅游客船开始向大型化、舒适化、豪华和游、吃、住、行一体化发展。2010年投产的安康“汉江之星”豪华游船,船长38米,载客100人; “汉江1号”餐饮趸船,主甲板以上3层,载客366人。


截至2017年,全省客渡船255艘,快艇、纤维艇、漂流筏等各类水上旅游船舶 2536艘,在船舶质量、技术能力、科技含量、安全保障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汽艇安全检查。


行船走水三分险 安全持续加力


水路是沿江河群众出行的重要方式,我省水路客运不断调整结构,拓展经营渠道,年水路客运量逐年攀高,创历史新高。从2008年至今,取得了水上安全“零责任事故”令人骄傲的成绩。


“十二五”期间,全省水运客运量1871万人次,客运量周转量30241万人公里,货运量977万吨,货运周转量36332万吨公里。与“十一五”期间同比增幅11.6%、12.5% 、38.4% 和40%。“十三五”以来,年客运量呈稳定增长趋势。


旬阳海事五一安全检查。


全省先后开展水上安全检查10万余次,出动执法人员35万人次,海巡艇巡航12万艘次,排查隐患2856项,整改率达100%。陕西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水上安全责任网络,逐层签订水上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与相邻省份航运海事部门签订《界河水路交通管理合作协议》齐抓共管。


安康、榆林、西安先后联合多部门开展大型水上应急救援演练。2011年,陕南汉江流域爆发洪涝灾害,安康、汉中海事部门及时启动防汛应急预案,成功救援遇险人员。



地方站:


 Tel: E-mail: QQ: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