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垂询/商务合作
地方频道:
现在位置:首页 > 生活 > 咥咥不休

舌尖上的“非遗” 揭秘美食背后的历史传说

发布日期:2015-06-12 |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核心提示:6月13日是我国的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其实,有不少文化遗产常伴我们身边,只是大家未曾留意。烧饼、豆瓣酱、龙须面……这些平常的食物,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这些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食,你是否品尝过?它们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下面就让小编为您揭秘美食背后的历史传说。


       编者按:6月13日是我国的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其实,有不少文化遗产常伴我们身边,只是大家未曾留意。烧饼、豆瓣酱、龙须面……这些平常的食物,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这些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食,你是否品尝过?它们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下面就让小编为您揭秘美食背后的历史传说。



南翔小笼包(资料图)


       南翔小笼馒头原是“大肉馒头”


       “南翔小笼馒头”是1871年南翔镇的黄明贤创制的,距今已有143年历史,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了解,“南翔小笼馒头”原名“南翔大肉馒头”,以皮薄、馅大、汁多、味鲜、形美著称。据《嘉定县续志》载:“馒头有紧酵松酵两种,紧酵以清水和面为之,皮薄馅多,南翔制者最著,他处多仿之,号为翔式……”


       据了解,清朝同治十年,黄明贤对“大肉馒头”进行改良,采取“重馅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并且用不发酵的精面粉为皮,馅料用的猪腿精肉都是用手工剁成的,肉馅里还加上肉皮冻。肉皮冻的制作也很独特,不用味精,而用隔年老母鸡炖汤把肉皮煮化成冻,拌入肉馅,馅里撒入少量研细的芝麻,加入蟹粉或虾仁或春笋。


       小笼包上笼蒸时严格控温、压力和火候,根据温度调整3-10层的笼屉高度,旺火沸水蒸5分钟,出笼时呈半透明状。戳破面皮,蘸上香醋,就着姜丝,咬一口南翔小笼,其肉馅里鲜美的汤汁,令人感觉余香在口,回味无穷。作家梁秋实曾在《雅舍谈吃》一书里写道,“捉住小笼包的皱褶处猛然提起,轻轻咬破小笼包皮,把其中的汤汁吸饮下肚。而吃的乐趣就在那一提一吸之间。”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生活  

政府网站“涨粉”有空间 有政府旧思维运营新媒体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开办的 …

陕西省长娄勤俭:抓好文化项目建设 展示陕西文化魅力

12月18日,陕西省政府召开全省重大文化项目 …

陕西省重大民生工程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即将投入使用

总投资14.8亿元、历经3年的筹备建设,全省重 …

地方站:


 Tel: E-mail: QQ: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