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垂询/商务合作
地方频道:
现在位置:首页 > 情感

画家杨侠的——鹮乡情缘!

发布日期:2018-02-01 | 来源:中联社陕西频道 
核心提示:2017年8月作品《每写残荷笔自狂》乡风墨韵·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7年9作品《夕照》入选写意中国·大美辽宁——第二届中国画水墨大展。2017年10作品《又到霜月红》入选尚意·2017全国中国画(写意)作品展。


画家杨侠的——鹮乡情缘!


画家杨侠的——鹮乡情缘!

《追忆红鹤》


      杨侠,先后任法制日报《法制与新闻》延安工作站主任、西部法制报驻延安记者站站长、人民网陕西频道美丽西部看陕西主任。陕西省青年创业协会理事、导师。系陕西省美协会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殷明尚高研班助教、陕西省新闻书画协会常委理事、驻京办主任,人民书画院副院长,陕西省老年书画院紫薇臻品书画会副会长、延安市中老年兵乓球协会常务理事、延安市法官协会理事、延安市女法官协会常务理事、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工笔花鸟画苏百钧高研班,5星文学网、收藏资讯网名誉总编、中国互联网文学联盟艺术委员会顾问。长居北京市朝阳区属东晓景文化园区专职画家,全国健康饮用水入户公益工程行动形象大使。


      曾荣获司法部、全国司法类好新闻三等奖,陕西日报社评选的优秀新闻奖四次,连续数次获陕西省政法宣传先进个人,延安市政法宣传先进个人,在西部法制报任站长期间,共荣获先进集体13次,先进个人15次褒奖,其中2010年被西部法制报评选为十佳记者。2016年8月在人民网举办的“光荣与梦想-纪念建党95周年职工书画摄影作品展”评选中荣获三等奖。2017年8月作品《每写残荷笔自狂》乡风墨韵·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7年9作品《夕照》入选写意中国·大美辽宁——第二届中国画水墨大展。2017年10作品《又到霜月红》入选尚意·2017全国中国画(写意)作品展。


画家杨侠的——鹮乡情缘!


      当我的这幅《追忆红鹤》画作基本完稿时,尽管自己还不是十分满意,但已经感到它是一份沉甸甸的收获,是一种对朱鹮的深情寄托。而让我倍感荣幸的是,在我的这幅作品上有中国朱鹮第一发现人刘荫增先生的题款认可。


      回想起我所走过的人生历程,曾有许许多多令人难以忘却的事情,但其中对朱鹮的独钟喜爱,使我无法割舍。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它悄然走进了我的内心世界,使我眷恋着它,思议着它,感悟着它......


       我这人很相信缘份,与人与物都一样。我与朱鹮的初识结缘还得从1991年说起,记得是在盛夏一个闷热的午后,我在家实在憋屈的难受,一个人若有所思的游走在村口的土路上,猛然间,一辆黑色的进口越野汽车迎面驶来,当时给我的第一反应,这辆高级的越野车要是来接我的该多好呀!我正在期待想象中,汽车已缓缓靠近,没想到从车上下来的人正好是我之前在县林业局工作时早就认识的一位姓杨的老局长。当他说来找我是让我到朱鹮保护站工作时,我十分惊喜!几乎不加思索地爽快答应了,因为我早就想求得一份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时光荏苒,没想到我在朱鹮保护站工作转眼就是三年多时间。在这里我有幸能常常亲眼见到朱鹮,也目睹着一帮人为朱鹮而奔波忙碌的场景。期间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看起来有点书生气,但也显得很有激情的年轻女子,她叫席咏梅,她的工作几乎是天天围着几只朱鹮在转,一天到晚连自己刚刚出生的小孩也忙得顾不上照看一眼。当我很快知道她是西北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时,我诧异了,大学生养鸟?看来这可不是几只一般的鸟!


      记得正值一个麦收的季节,一天中午,我和席咏梅把一只患病、专人饲养了多日站立不起的朱鹮小心翼翼地放在一个纸箱内,是想让它晒晒太阳,早日恢复健康,然后再去参加单位组织的支农活动。当我们俩支农回来,没想到这只朱鹮突然不见了,而且连续三天找不到踪迹,这可是席咏梅悉心照料十多天的一只患病朱鹮,她知道这只朱鹮飞出去还完全没有觅食能力,这将会是什么样的后果,她担心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除整天出去找鸟外,其余时间只知道埋头哭泣,我一边安慰她,一边和她骑上自行车,肩上挎着望远镜,在县城朱鹮保护站周边的田野里、小河边到处寻找,我和她整整寻找了三、四天,跑遍了县城周围的许多田野、村庄、小河,在实在寻找无望的情况下,我们竟然还去祈求算命先生给算卦,算一算这只朱鹮的下落?算命先生说:“没事,这鸟过两天能找到”。没想到这一卦还真灵,两天后,一个农民把这只迷失的朱鹮送了回来,我们欣喜若狂,高兴的热泪盈眶,席咏梅从农民手里小心翼翼的接过朱鹮,像抱婴儿一样抱在自己的怀里,双眼凝视着这只已经饿得双腿已无法站立的小宝贝眼泪不住地流.....当时,洋县的一位副县长还对这位送来朱鹮的农民当场给予了奖励。此刻,在我的心里暗暗猜测着这种鸟儿的价值和份量,我对朱鹮的认知和感情也就更加深厚了。


      “朱鹮,国际极危级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科学工作者历时三年时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终于在中国秦岭南坡陕西汉中洋县境内发现了世界上仅存的七只野生种群---朱鹮”......这段文字是我在席咏梅的办公桌上看到的,是她刚刚才动笔写下的一句话,我脑子霎时恍然大悟,我不由地对眼前这位大家惯称为“朱鹮妈妈”的女子产生了几份敬佩和羡慕。“你能给我讲讲这种鸟为什么如此珍贵啊?”此刻,我像学生一样带着好奇的心请教她。稍有沉思的席咏梅对我说:“朱鹮这种鸟儿在地球上曾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地区,后来由于环境恶化,天敌以及人为猎杀等使它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朱鹮在短短的三十多年几乎濒临灭绝”,说着她打开电脑让我看了一段令人至今难忘的视频,视屏中树木被砍伐殆尽,农药的无度使用,特别是当看到一条大蛇突然爬进朱鹮巢中,张着大嘴凶残地吞噬巢里毛茸茸的朱鹮小宝宝,朱鹮妈妈拼命地煽动翅膀不停地扑打着,我霎时惊呆了......一场蛇鸟大战之后,朱鹮妈妈因过度惊吓也不知何处?巢中还剩下一只颤抖着的小雏......原本幸福的朱鹮家破碎了,我再也不愿看下去了,因为我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心情,我知道这只可怜的小生命所面临失去母爱,失去同胞兄妹的孤独和恐惧,这一场景瞬间让我陷入了另一种深思......


      我慢慢明白,世界上任何一种生命的存在都会面临外来的各种意外伤害、和遭遇,动物和人一样,都是有情感的,只不过是人类对动物的情感知之甚少。在保护站里的耳闻目染,我知道了朱鹮是一种涉禽鸟类,常漫步水田、溪流之中寻找食物,羽毛洁净的如出水芙蓉般美丽。它忠贞爱情,一夫一妻制,终身相伴,可谓:“世间爱情诚可贵,唯有朱鹮配终生”。朱鹮属于晚成鸟,一年繁殖一次,一窝最多产四枚蛋,小宝宝出壳后,不像小鸡一样破壳就能下地啄食,小雏从出壳到离巢出飞还需要父母40多天的哺育照顾,才能自行觅食。泥鳅、小鱼虾、螃蟹等水生生物是它喜欢的食物,它常常和鹭科鸟类生活在一起,在我家旁边不远的汉江河畔会不时有它们活动的身影。每年的夏末秋初,是朱鹮的游荡期,双亲带上当年繁育的幼鸟到山下丘陵、平原活动,当地的老百姓抬头就能目睹朱鹮的风姿,一群群扇动动着粉红色的翅膀的美丽鸟儿给陕西汉中的洋州大地上空增添一抹彩虹。


      世界因朱鹮而了解洋县,洋县因朱鹮而走上世界。洋县是坐落在陕西汉中盆地秦岭与巴山之间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诸多珍贵稀有的大自然生灵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在这里繁衍生息。洋县的灵山秀水以广阔的胸怀容纳、保留下了一个个稀有物种的基因,使这里成为地球同纬度地区动植物种类分布最多的地方,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


      近年来,洋县备受国际生物学界关注,国内外专家学者接踵而至,特别是中国朱鹮作为走向世界的“外交使者”已飞越秦岭,飞出国门,在日本、韩国安家乐户。一个曾一度即将灭绝的物种在这里得到了拯救、恢复和发展。昔日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县,今天又多了一个令人振奋响亮的名字“中国朱鹮之乡”---洋县,历史上称之“古洋州”,自古人文昌盛,物华天宝。从唐宋起,大批文人墨客杜甫、白居易、苏轼、文同等名人志士在此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和名传千古的故事,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封侯与此。洋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们聪慧善良的爱鸟文化,世世代代养育呵护着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俗话说:“人向高处走,鸟往旺处飞”,洋县因良好的生态而兴旺,因兴旺而有朱鹮,因朱鹮而更加文明。当今的朱鹮,它在洋县不仅仅是一个物种,它是跨越时空,失而复得的一种生灵,它是一张绿色的名片,是给人们带来幸福的吉祥物。朱鹮与人为伴,大树、小屋、农田、溪水与朱鹮靓影常常构成一幅幅和谐美丽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二十一世纪的洋县,正在与朱鹮一起腾飞,这里的空气、阳光、雨露和重新飞起的朱鹮一样更加光鲜亮丽,晶莹剔透,使世人青睐。纷纭而来的国内外各界人士留恋辗转,正在为洋县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洋县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我为自己出生在这片土地感到自豪和骄傲,为能与朱鹮同在蓝天下而感到无不幸运和快乐!我从小就有着酷爱唱歌、喜欢花鸟、绘画的天性,也许由于家庭的原因,儿时的我不得不慢慢有了几份小男孩的倔强和仗义,性格由此变得豪爽善感。一度时间,不知哪来的念头,我突然把我的人生和朱鹮的命运莫名的联系在一起,没想到竟然是一种微妙的巧合。回想在我失去母爱孤独伶仃的童年,也曾经是和朱鹮一样,厄运当头,生活举步维艰,我常常会陷入一种深思,朱鹮这一弱小的种群是如何面对昔日人类一度的贪婪和野蛮而苟且偷生,藏匿度日,与恶化的环境抗争,躲避过一场场狰狞恐惧的灾难......我往往会抑制不住自己内心深处的伤感,而潸然泪下。


      守得云开见月明,彩虹总在风雨后。是圣灵的感动,还是朱鹮的哀鸣向人类发出了呼唤?1981年5月,这一仅有七只的生命群体,居然悄悄地、奇迹般的存活了下来。洋县的姚家沟,这一极其普通的小山沟因朱鹮被重新在这里发现而声誉海内外。姚家沟,大树蔽日,人烟稀少,七只朱鹮,七户人家,似乎是一种巧合,或者说是天意,这里的村民从不去干扰朱鹮静谧的生活,在这里享受着山民淳朴憨厚的关爱。当年的刘荫增老师和他的四大弟子路宝忠、王跃进、赵志厚、陈有平在这高寒偏僻的小山沟一住就是整整三年,成为姚家沟的第八户人家。这户特殊的人家门上,挂上了“秦岭一号朱鹮保护站”的牌子,他们朝夕与朱鹮相处,仔细探寻着它们生活的奥秘,捍卫着这片宁静而又不可多得的家园的安全。朱鹮在这里年复一年的繁衍生息、生儿育女,如今的姚家沟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朱鹮在此腾飞的摇篮和圣地。记得那时的我还在读初中,这些听起来陌生而又值得我记忆的人和事又是那样的神秘。这些年来,并非时过境迁,我依然对朱鹮,对这些老一代牧鹮人敬佩不已,尤其是刘荫增老师一直是我崇拜,值得我仰慕和尊敬的人。


      . . . . . .


画家杨侠的——鹮乡情缘!


      涉足绘画这一行 ,本不是我的职业,然而却情有独钟,因为是我儿时的梦想。我平时特喜欢欣赏别人写字画画,很快对绘画这门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谁说人过四十不学艺,2012年,我开始手持画笔,在短短的三、五年里,从人物、花鸟到山水画的写意、工笔一一进行尝试和挑战,没想到自己还算有点天赋,掘笔绘成了好几幅国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和《扇面朱鹮》等,画作常博得一些朋友的喜爱。2016年我有幸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成为中央美院高研班资深教授、导师苏百钧先生教学体系团队的学生,这是我人生又一次重大转折。


      我如饥似渴,全身心的投入了这难得的学习机会。苏百钧教授的导师团队不吝指教使我对工笔画如醉如痴,一年多来,我对苏教授及师母雷承影女士和所有的代课老师所传授的工笔花鸟画的特点、技法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作为一名好的学员,如何回报老师,回报社会关键是要创作出好的作品,我暗暗下着决心,一定不能辜负所有老师们的期望。


画家杨侠的——鹮乡情缘!


      画什么?其实我早就心中有底了,我之所以学习工笔花鸟,就是冲着朱鹮的缘故。要说怎么样去画好朱鹮,如何表现出朱鹮之美和它生死离奇的故事,我不得不对朱鹮的生平、史料进行更深层次的追寻。在北京的这段日子里,我时常去拜访我从小就很崇拜的刘荫增老师,说心里话,一开始见刘老师,我还有点小紧张。刘老师,虽然已年迈八十,但依然神采奕奕,一提起朱鹮,他思维清楚,谈吐严谨,俨然一副专家学者风范。刘老师对书画研究也很有造诣,当我告诉他我画朱鹮的想法,并让他看我的创作稿本时,他直言不讳的告诉我:“你的画一定要跨出宋槛,赋予婵媛之意”。我明白了刘老师对我的期望和良苦用心。


画家杨侠的——鹮乡情缘!


       “一曲山歌梦里甜,且持朱笔画朱鹮。家园从此向心圆。也绿也红秦岭色,宜浓宜淡女儿颜。人间由我放飞鸾。”“画里山窗一扇开,花光岚影共徘徊。留它细墨待人猜。翠岭吹欢萧史笛,苍松苔软凤凰台。朱鹮队队喜归来。”2016年末,我在中央美院学习期间,中国著名词人蔡世平先生为我题赠《沅溪沙、汉水飞鸾》词二首,无疑是对圆我绘画朱鹮梦的激励与鼓舞。


画家杨侠的——鹮乡情缘!


      我爱朱鹮,也爱牧鹮人。朱鹮家族的兴衰、牧鹮人的喜怒哀乐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里,这份缘已成为我今生不懈的坚守与追求。朱鹮洁净、矜持、高雅,它不凡的身世和至真、至善、至美的传奇故事,一定要给人类留下永恒的记忆。愿我的绵薄之力,墨彩情怀,能够实现展示朱鹮顽强生命轨迹的梦想,让朱鹮这一吉祥、幸福的人间天使飞得更高、更远,让牧鹮之歌更加响亮悠扬!


画家杨侠的——鹮乡情缘!

比一比哪家护士最靓丽!

一身飘然的白衣,一颗纯洁的心灵,一顶别致 …

胡志强书记赴高陵区督查调研卫生计生重点工作

9月21日,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胡志强赴西安 …

地方站:


 Tel: E-mail: QQ: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