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垂询/商务合作
地方频道:
现在位置:首页 > 西部风采

陕西省著名古镇推荐:柞水县凤凰古镇

发布日期:2014-11-20 | 来源:新西部在线 中国 



       凤凰镇简介:大山深处的凤凰古镇位于柞水县东南部,距县城45公里。社川河、皂河、水滴沟三水交汇于此。据当地史料载,清顺治初,豫、鄂、川等地客商看中此处水运交通发达的优势,来凤凰镇经商并安家... 大山深处的凤凰古镇位于柞水县东南部,距县城45公里。社川河、皂河、水滴沟三水交汇于此。据当地史料载,清顺治初,豫、鄂、川等地客商看中此处水运交通发达的优势,来凤凰镇经商并安居下来。在清末民国初年,商埠字号、店铺钱庄遍布满街,形成了32个大的商号。


       凤凰镇成为秦岭以南、连接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重要商贸集镇。北方的山货土特产经马帮和人驮转至此,再经水路沿汉水至汉口,而江南的丝绸、大米又经水路在此下码头,而后从旱路翻越秦岭直抵长安。在最繁荣的时期,每天有二百多家货物在码头中转。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后,随着水运的枯缩和公路交通的改善,凤凰镇失去了昔日的作用,被遗忘在深山里。


       凤凰镇依山傍水,曾被称作三叉河口。社川河、皂河、水滴沟河三水交汇于此,形成三角洲,凤凰镇便依山傍水建在这肥沃的三角洲上。镇南有一座山,名为凤凰山,因此后来这里又被称为凤凰嘴。根据当地史料记载,凤凰镇在唐代就开始有集市,而在清顺治年初,河南、湖北、四川等地的商人看中了此处水运交通便利的优势,便纷纷来到凤凰镇经商并安居下来。在清末民初,各类商埠字号、店铺钱庄遍布街巷,市井繁荣。凤凰镇逐渐成为秦岭以南连接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重要商贸集镇,有柞水“小上海”之称。北方的山货土特产经马帮和人力驮转至此,再经水路沿汉江运到汉口,而江南的丝绸、稻米也经水路运来,而后从旱路翻越秦岭送入关中。


       然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后,随着水运的萎缩和公路交通的改善,凤凰古镇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繁华,渐渐隐没在秦岭深山之中。尽管如此,现在在凤凰镇和周边地方,依然保留着许多老作坊和老手艺,如造纸坊、铁匠铺、丝织店等,当地许多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中还依稀保留着古老的痕迹。



       凤凰古镇历史:古镇民居老街初建盛唐,兴于明清时期。现保留着明清代所建造的,有轴线聚集的民居老街和“鲤鱼状”辐射的联体建筑群,所形成的古朴文雅的老民居市景街巷,被史学界惊称:具有楚韵的“江汉古镇活化石”。


       古镇历史上,自唐代开始,经历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民国10个朝代,基层政权组织的所在地,至今有1400余年。据考史料记载:在唐、宋、金以前称“三岔河口”;元代称“社川河乡都”;明成化十五年后(1479年)称“社川里”、“上孟里”;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称“凤凰嘴”(时设凤镇区、又叫东二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更名为“凤凰镇”。其行政区划,自明代景泰三年(1452年)起,归受镇安县管理500余年,到1961年起,划归柞水县管理至今。


       古镇的兴建与保存历渡坎坷之旅。从首批湖广移民(南人)聚居开发到后来秦晋流徒(北人)定居建街立市,存在“三毁三建”,不断完善“凤凰于飞”走向今天。


       唐武德八年(625年)吴楚等地53户首批移民接受朝庭均田,来“三岔河口”定居,开发垦殖,形成的居民点,就在古镇中街(今刘正英家院已出土唐代大块花面空格砖实物)。


       明代末崇祯与清初顺治年间(1633-1650年)农民军李自成部往来驻扎“社川里”游击休整以及巢窑之风作乱,明、清官兵多次与义军交战,街房多焚。到康熙十四年(1675年)九月,吴三桂反于云南贵州,自任平西王。时任陕西提督王辅臣附吴叛清,王协吴三桂,以“李自成之巢穴”之罪,清剿“社川里”,民死于锋镝,街房焚荡一空,地亩荒芜。


       清顺治十五年,经康熙盛世年到乾隆三十年(1658-1765年)三代一百余年中,三次推行迁海法令,驱赶濒海居民、滋生江淮洪涝灾民、安置荆襄流民,到“上孟里”插草为标圈地,垦荒复种,建房扩市,自称“下湖人”居民达147户。


       在嘉庆十三年(1808年)金陵籍康茂才后裔康永盛,奠居“上孟里”(今凤凰街),经理家政,相宅安业,提凤镇街土地一契及铺房地基,广建街房门面,广招商客和手艺人,疏通汤(峪)谷(城)骡马驿道,金钱河水路航运,开通商流、人流、物流,新建街房百余间,商业为一时繁荣之最,誉之“小上海”之称。



       民国三年(1913年)三月一日,河南省“公民讨伐军”首领白郎率军三万余人,入“凤凰嘴”,破寨掳兵,焚毁街面房店200余间,民多逃往深山异地,商业零落、田地荒芜。到民国十七年至二十年(1929-1931年),陕西大旱三年,秦川赤地千里,饥民纷纷进山乞食,流徒灾民定居。加之明清两代,从山西省洪桐县广济寺大槐树移民局迁来补允定居的北人,自称“本地人”。凤凰镇居民增多,街市巷道扩大延长,这里便成了南人与北人的人口杂居地,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水乳交融,风俗民情丰富多彩。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六月和二十九年(1940年)六月十八日,“凤凰嘴”先后两次被洪水浸洗,小街房屋(又称西街,现叫上街)被社川河和水滴沟洪水和泥沙淹没,古镇中街、下街、骡马巷、后街基本保留清代和民国建筑。建国后,水毁的上街河堤不断加固,新建楼房,现在是凤凰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古镇周围街市巷井向东、西、北三角方向延建,自然形成不同质量,各具特色布局错位,经济互补的建筑群体风格。

上一页12下一页

地方站:


 Tel: E-mail: QQ: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