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垂询/商务合作
地方频道:
现在位置:首页 > 城事

西安获“2018绿色发展示范城市”称号

发布日期:2019-01-21 | 来源:西安晚报 
核心提示:由新华网主办的“第五届绿色发展峰会”于1月20日在北京召开。峰会上公布西安市荣获“2018绿色发展示范城市”和“2018首批生态型城市”称号,此外,浐灞生态区获得“2018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开发区”称号。


由新华网主办的“第五届绿色发展峰会”于1月20日在北京召开。峰会上公布西安市荣获“2018绿色发展示范城市”和“2018首批生态型城市”称号,此外,浐灞生态区获得“2018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开发区”称号。

本次峰会以“绿动中国,绿创未来”为主题,由绿动中国共享峰会、《中国绿色发展成果报告〔2018〕》发布、品牌的核心资产绿色会商、2018绿色发展成果与影响力品牌发布、绿创未来·2018城市环境治理对接洽谈会五部分组成。

2018年,峰会以打造功能性平台为主旨,汇聚各种绿色元素与创新模式,围绕“绿色生产、绿色价值、绿色产业、绿色品牌”进行交流互动。组织国内知名企业进行展示和路演,就“水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PPP环境基础设施投资、环境服务”等方面搭建合作对接平台。

来自国务院参事室、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的专家,分别就“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污染防治攻坚战与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等主题进行演讲。

据悉,峰会启动后,将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生态空间、绿色发展、绿色品牌、环境保护、低碳节能、水生态、生态林业、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各级政府组织实施的创新模式与成效案例。同时,征集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进程中的绿色品牌企业案例。从舆情与口碑的角度,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一批在创建生态文明、坚持绿色发展方面的典范城市与品牌企业,并以案例篇的形式入编《中国绿色发展成果报告〔2018〕》。

首届绿色发展峰会自2014年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四届。本届峰会进一步汇聚各种绿色元素与创新模式,以搭建具有针对性功能的平台为主旨,通过主题演讲、行业对话、圆桌论坛、荣誉表彰、案例分享等形式,聚焦绿色发展,共话绿色未来。

城市管理

精细化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2018年,我市围绕绿色之城、花园之城、生态之城、清洁之城、宜居宜业之城和美丽西安、品质西安建设目标,进一步深化烟头革命、厕所革命、植树增绿、铁腕治霾、“两拆”、城区环境整治、两路两侧“三化”等重点工作任务成效,积极推进建筑物外立面整治、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2018年,我市推动“烟头革命”向纵深发展。并以此为抓手,全年完成“两纵两横”主干道垃圾收集设施增设,更换配备果皮箱2896个,新增道路果皮箱4300个、灭烟柱9300个。新增道路保洁车辆129台、扫雪除冰车辆和其他各类装备505台。

结合城乡环境大整治的开展,充分发挥路长监督协调作用,路长履职能力和市容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各级路长上路巡查245万余人(次),发现道路问题185万余个,协调责任单位解决发现问题183万余个。

2018年,我市还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城市园林景观实现绿量和品质双提升。城区年度累计新增城市绿地面积647万平方米,提升改造增绿面积387万平方米;西咸新区另新增绿地面积1289万平方米。曲江青年森林公园、汉溪湖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木塔段等主题公园全部完成年度投资建设任务;62个绿地广场如期建成,让市民享受到了更多的绿色福利。

在对各类占道行为的设置管理方面,我市坚持以人为本,日趋规范。开展非法占道(出店)经营专项整治活动13620次,清理取缔非法占道(出店)经营14.8万余起,规范占道市场4661起,规范早夜市摊群点13281起。在重点区域、路段积极试点设置蓝牙道钉技术,共同做好共享单车管理工作。

此外,我市两路两侧“三化”整治取得实效。市城管局对全市1483个整治点位(铁路531处,高速公路952处)中涉及城区部分违章建筑、广告牌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绿化提升等方面的具体点位进行摸排,督导相关区县按时限完成整改。除高速公路沿线2个点位申请延期外,其余1481个点位全部完成整治,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品质的提升。

环境质量

狠抓污染防治 补齐生态短板

2018年,我市持续加强自然生态及土壤污染防治,持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截至2018年10月底,全市适用《环境保护法》及四个配套办法办理案件共计543件,有力维护了我市环保大局。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强力推进。按照“治霾十法”,我市坚持铁腕治霾、科学治霾、协同治霾,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确定治理的45家企业名单,已完成治理项目51个,超额完成年度治理任务。全年计划改造燃气锅炉3420台,目前已改造4486台,完成全年任务的131%。

2018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88天,同比增加8天,收获了21个空气质量优级天。2018年9月5日至10月11日,空气质量连续优良天数达37天,刷新了2013年新《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实施以来的最长纪录。

水污染防治工作顺利完成。6个黑臭水体已全部整治整改完成。同时,开展了西安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对纳入生态环境部整治清单的市级水源地85个环境问题和省生态环境厅交办的17个环境问题进行治理,提前完成了国家整治任务要求。此外,我市扎实开展渭河西安段水污染防治工作。2018年1—11月份,我市国考断面渭河新丰桥、灞河三郎村、灞河口共3个断面水质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Ⅴ类)、Ⅳ类(标准Ⅴ类)、Ⅲ类(标准Ⅳ类)水质,均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2018年,我市制定了《西安市2018年柴油汽车排气污染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完成财政供养柴油汽车治理改造2318辆,淘汰152辆。开展了非道路移动机械执法检查、申报登记工作,共检查各类工地、企业831家次,清退出场未申报登记或冒黑烟机械47台次。

美丽乡村

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2018年以来,我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通过严格落实建筑节能工作各项要求,我市在绿色建筑创建工作、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可再生能源、海绵城市建设、推进扬尘污染防治、美丽村庄建设等方面,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2018年,我市新建建筑通过完善技术体系,推动全市绿色建筑工作快速发展。全年共274个项目通过绿色建筑专家评审,累计2934.37万平方米,二星级129个。

我市还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中应用。西咸新区出台文件,要求在其辖区范围内要坚持能用必用的原则,符合条件的新建建筑全部采用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因特殊原因无法采用的,必须采用地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全市采用地源热泵技术累计21.57万平方米,污水源热泵17.51万平方米,中深层地热能65.6万平方米,总计104.68万平方米。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全面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模式。依据规划,我市确定了高新区、常宁新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及小寨区域等作为西安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内容涵盖建筑小区、公园绿地、市政道路、河湖水系建设改造等多种形式。计划到2020年,把小寨区域及西咸试点区域打造成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初步形成试点区域的建设改造示范效应。

大力推进扬尘污染防治,狠抓美丽乡村建设,沿环山路及重要河流沿线启动实施了105个村庄创建工作,蓝田县董岭村,周至县昌东村,西咸新区瑞凝村、大石头村,鄠邑区平堰下村等24个村庄正在争取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命名。

交通建设

立体化公共交通体系逐渐形成

2018年,我市以绿色交通发展为引领,稳步推进大西安综合交通建设,交通运输工作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航空客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4.5%,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8.1%;西安至法门寺、阎良至机场城际铁路我市境内征迁工作启动;积极协调推进北客站至机场城际铁路建设;累计开通11条向西铁路货运通道,中欧班列“长安号”每天3~4列常态化运行,年开行总量、重载率、货运量居全国第一。

为方便市民出行,我市创建公交都市,深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根据公交线网规划布局,按照减少复线、抽密补疏、提高运效、保障出行的原则,对轨道交通沿线公交线网进行优化调整,积极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微型交通和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市域公共交通体系。全年新开线路24条,调整线路44条,有效缓解了城市主干道交通压力,加强了地面交通与轨道交通的“零换乘”和“无缝接驳”,引导市民换乘轨道交通出行,“地铁+公交+慢行交通”的立体化公共交通体系逐渐形成。

做好城市公共自行车建设。开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加快实施公共自行车站点和专用道建设,重点解决地铁、公交站点与居民区之间的短途接驳问题,改善市民交通出行结构,倡导绿色出行。截至2018年,全市已建成1943个公共自行车站点,18个闸机,投入自行车6.9万辆,服务区域550多平方公里,日均使用量超过20万人次。

此外,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2018年上半年,制定了《西安市推广应用吉利甲醇出租汽车实施方案》,计划分两年更新10000辆甲醇出租汽车。

农业环保

2018年开展农林业环境治理18项专项行动

2018年,我市开展农林业环境治理18项专项行动,围绕铁腕治霾、河湖长制、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以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宣传教育,倡导农业生产者治理污染、生态发展,营造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的工作氛围,全市农业生态环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18年,我市分别开展了畜禽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秸秆综合利用、农村地区散煤消减、农业环保科技试验等工作,合力推动农业污染治理工作。

在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我市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粪污资源化利用路径,强化责任,全面推进粪污综合治理。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8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

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我市以持续巩固秸秆机械化利用主途径,推进秸秆腐熟还田、饲料化、食用菌基料化利用,开展秸秆工业化利用试点,建立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整县推进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全市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面积471.52万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5.3%。

在化肥农药减量使用方面,我市通过推广配方肥、缓控释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等技术,全市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70.44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85%,减少化肥用量3.48万吨。全面推行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6.5%,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2%,减少农药使用量51.38吨,农药利用率达到39.6%。

在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理方面,全市农膜回收利用率55.3%。建设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示范网点32个,建立高强度高厚度可回收新型地膜应用试验示范点7个,新型地膜应用面积1700亩,区域整体推进面积5.9万亩。

此外,组织开展了“五路”两侧增绿美化交叉检查,通过各区县互学、互看、互比、互查,有效推动全市造林绿化工作质量的提高。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完成造林3.56万亩。8个涉林区县和西咸新区共完成 “五路”两侧增绿美化面积6447亩。

水生态建设

建成生态水面2590亩湿地5870亩

2018年以来,我市全力推进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工程及九个生态示范河(湖)段建设两项重点工作。截至目前,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工程年度生态建设指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市建成生态水面2590亩、湿地5870亩,分别占年度任务的112.6%、117.4%。

渭河滩区整治两大工程顺利推进,河流滩区生态整治试点效果显著。渭河为我市最大河流,渭河西安段滩区总面积14.4万亩,规划可利用面积11.72万亩,其中生态修复区1.37万亩。作为渭河西安段全线滩区生态治理的试点,在我市协调下,在渭河生态办的直接推进下,周至县渭河周杨大桥滩区整治工程、渭河高陵耿镇桥至泾渭交汇口段(北岸)滩区治理工程两项滩区治理项目,新增湿地1020亩,对渭河沿岸生态提升、渭河滩区整治全面推进起到了典范作用。

九个生态示范河(湖)段建设示范引领,带动全市“八水绕长安”生态恢复工程。自项目启动以来,各责任单位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加快项目建设。目前,高陵区渭河高陵耿镇桥至泾渭交汇口段(北岸)滩区治理工程、周至县渭河周杨大桥滩区整治工程、灞桥区灞河灞桥段湿地提升工程、鄠邑区渼陂湖生态区(一期)西区水利水系及基础设施项目、幸福渠提升改造工程等5项工程已建成。

水生态前期基础工作扎实有效,为指导水生态建设奠定基础:开展了渼陂湖地下水源修复与水质污染防治专项研究工作,并制定《渼陂湖地下水形成机理及泉水保护对策研究报告》,完善大西安水系生态系统;完成了《西安市秦岭水资源保护行动计划》《西安市秦岭北麓水资源保护规划》初稿,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健全计划规划体系,建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编制完成“8+5+2”一河一册规划方案,为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长效化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浐灞生态区

塑生态文明之魂 展水岸新城之美

浐灞生态区是全国最先以生态命名的开发区。近年来,浐灞生态区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宗旨,以生态建设为突破,按照“河流治理带动区域发展,新区开发支撑生态建设”总体思路,建立起集约高效的资源利用体系及完善健康优美的生态环境支撑体,推进“城绿融合”“产城融合”“人街融合”,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2018年,浐灞生态区严格遵循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构建以现代金融、会议会展、生态旅游为主导产业和以绿色低碳、文化创意、健康体育、涉外商务等为特色的现代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强化低碳建设引领示范作用,推进低碳全域化、全过程化,促进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绿色共享。

浐灞生态区建设融入都市和生活的河流景观水系,坚持“让生态流入城市”的治河理念,优化滨河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及产业结构,提升河流经营管理水平;优化能源结构,建设清洁浐灞,形成以天然气为主体,以污水处理厂污水余热利用和干热岩采暖为辅助,以浅层地热、太阳能为补充的分布式综合供热系统;建设绿色交通,打造由景观廊道、慢行系统、服务设施和标识体系等组成的绿道网空间系统,打造居民健身休闲的支撑平台;创新西北首个互联网+生活垃圾分类新模式。

同时,倡导生态区居民健康绿色生活新方式和环保理念,推动垃圾分类数字化管理和体系化治理。对标国际低碳城市建设标准,系统性开展柔性治水与生态修复、城市绿化美化、土地集约利用、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再生水利用、绿色建筑等示范体系建设,整体打造系统性示范工程。

如今,绿色是浐灞生态区的最大优势——12.8平方公里水域湿地,18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地、林地,生态用地比率人均绿地面积18.6平方米,水环境质量稳定维持在地表IV类,空气质量常年位居全市前列,现有鸟类206种、植物210种,先后被国家环保部、国家水利部、国家住建部批准成为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生态区、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示范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记者 庞乐 采写


征信114 办公室形象墙标识定稿 勋章继续赠送中 有需联系

让守信者名扬天下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诚信共建 …

陕西宏泰环保公司精彩亮相环博会

11月18日,在“2016第二届西安国际环保产业博 …

盛事丨2016·西安建筑装饰设计奖震撼来袭

2016年12月初,还有权威专业的评审委员会权威 …

地方站:


 Tel: E-mail: QQ: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 Power By